这种病是幼儿心脏的第一杀手!你却只把它当成普通感冒?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17-09-15 10:56:10举报

每逢换季,也是幼儿感冒的高峰期

不过,这种会影响孩子终身健康的重病

初始症状很像感冒,爸妈万不能掉以轻心

它就是……

川 崎 病

“哈?啥玩意儿?听起来像日本人得的病?”

临床上遇到发烧超过3~5天却病因不明的孩子

医生就会跟家长讲“可能是川崎病”

爸妈听完堕云雾中也是正常

虽说这病目前不常见

但在我国的发病率却逐年增高

川崎病究竟是什么病?该怎么治?

且听小薇为你详叙

1、小儿易得,逐年高发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中以2~4岁的男孩多见。由于患儿发病时伴有全身性血管炎,所以这病属于血管炎综合征,而不是呼吸道或肠胃道疾病。

它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Tomisaku Kawasaki) 于1967年首先报告,所以这病以他的名字命名。

川崎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川崎病并不是常见病,但近年来却有增多的趋势。多国的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该病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已成为北美和日本儿童后天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目前,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薇科普为啥会得“川崎病”?迄今仍是未解之谜…

川崎病自1967年被发现至今已过去50年,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依然是疑窦丛生。

大量医学资料提示,川崎病跟“感染”引发的免疫紊乱有关,但感染了啥?病毒or真菌?医学界至今没有定论。

有科学家认为川崎病的病原可能是某种微生物,但究竟是哪种病原体却没有头绪。

也有专家发现某种易感基因异常的儿童容易在感染时出现免疫紊乱,但目前也还没找到明确的易感基因……

所以,目前比较公认的解释是,川崎病是感染引起的免疫紊乱,感染可能不是专指、单一的感染源。就像感冒一样,很多病毒都能引起感冒,川崎病也是同理。

2、类似感冒,常被忽视

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大多发生在夏秋和冬春换季之时。

(对,也就是现在)

首发症状是发烧,身上伴发有红点,所以常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

但川崎病和感冒还是有区别的:

1.川崎病发病不像感冒那样会咳嗽、打喷嚏、流鼻涕。

2.一般感冒发烧3天后症状就会缓解,体温也开始下降。但川崎病却是持续高烧,体温在38℃~40℃之间,发烧可持续5天以上。

3.川崎病发烧两天左右时,患儿全身会出现各种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嘴唇发干而有裂纹,口中粘膜发红,舌头上长出红色的小疙瘩,像新鲜杨梅的“刺”,即“杨梅舌”。且两眼充血、发红,手脚关节发硬肿胀,指(趾)处可见红斑,体温下降后,手脚尤其接近指(趾)甲部位的皮肤会有片状脱皮。颈部双侧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另外,川崎病不会遗传,也不会传染,这会让你略松口气吧···

“川崎病”的六大典型症状

父母要注意孩子在“疑似感冒”时是否有以下六大症状

1.发烧持续5天以上,体温可高达38℃~40℃。

2.双眼结膜充血,但眼部没有分泌物。

3.口唇发红、出现“杨梅舌”、口腔和咽喉黏膜有弥漫性充血。

4.有“多形性皮疹”,关键是于发热同时,其他部位出现皮疹之前,在卡介苗的接种部位就出现显眼的红斑。

5.四肢末端发生变化,在急性期时,手足有硬性肿胀、指趾端出现充血;在恢复期时,指趾端甲床皮肤有膜状脱皮。

6.在发病急性期出现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胀。

在感冒的高发期,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或有上述症状,爸妈不要想当然以为只是单纯感冒,随便给孩子吃点感冒药就完事,要意识到可能是川崎病,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诊治。

在医院中,若做过超声心动图或冠脉造影提示有冠状动脉损害的,也可确诊为“不完全性川崎病”。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检查也可辅助川崎病的诊断。

3、后遗症重,可以致死

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烧、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它真正的危害在于对心脏等脏器的伤害。

如果未经及时治疗,部分患儿可并发心、脑、肝、肺、肾等多脏器损害。其中,心血管损害最为突出,大多发生于发病后2~3周,可持续数月到数年。而有15%~35%的患病儿童会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形成冠状动脉瘤。

虽然冠状动脉瘤大多可于1~2年内消退,但严重者可导致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这也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一旦孩子疑似患上川崎病,应尽早去医院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此外,川崎病的首次治疗一定要彻底,不要以为孩子退烧了就好了,尤其要注意心脏、肝脏的保护,密切关注孩子的心脏变化以及血小板等指标。

4、治疗用药,并不昂贵

用药须知

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是最便宜、最常用的老药 - 阿司匹林。也可以按病情需要选用激素治疗。用抗生素是没用的,因为这病跟细菌感染没关系。(至少目前的研究是这么认为)


 
移除

阿司匹林的作用一方面是消炎,另一方面是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预防血管堵塞。

确诊后,阿司匹林在早期用量要大,后期可用小剂量,一般医生会开肠溶片剂以减少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


 
移除


若患儿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已有冠状动脉扩张或血管瘤形成,那就要一直服药到病变消失为止。在服阿司匹林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需要加服潘生丁和华法令,以加强抗血小板凝集和预防血管栓塞。


 
移除


另外,有医学研究认为,急性期给予高剂量阿司匹林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相对于只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可大大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患儿如果没有发生冠状动脉异常,持续以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6~8周即可停药。若检查有冠状动脉病变,则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为止。

但并不是每个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方法都一样,要根据疾病发展的时机而有所不同。


 
移除



护理须知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给患儿多喝水,并要注意休息。

已发现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更是必须卧床休息,在恢复期要避免体力活动。口腔、齿龈和咽喉肿痛难以进食的孩子,应予静脉输液或给予流质饮食。

5、复发率高,随访重要

川崎病有3%~6%的复发率,所以它的随访很重要,已确诊患儿在一年之内,需要在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节点都做心脏彩超和心电图观察冠状动脉的变化。一年之后,这种随访间隔可变为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并一直持续到18岁甚至终生,因为川崎病患儿现在没事,不代表以后就没事。

有日本和美国的研究显示,小时候得过川崎病的孩子,成年后得冠心病的发生时间会明显提前。




因此,若孩子小时候得过川崎病,不管有无冠状动脉病变,都要注意合理饮食,从小就要开始避开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避免肥胖,做到减少高盐饮食、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避开腌肉、熏肉、腌鱼等食品,让孩子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移除

这么吃可就不行啦~

 

小薇提醒

“川崎病”无法预防,爸妈必须重视

由前文可知,引起川崎病的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所以也没什么预防发病的好办法。

但由于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都有过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夏秋之交或冬春交替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尽可能避免孩子上呼吸道感染。

举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