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
父母就开始操碎了心。
就说宝宝打预防针这件事儿
有些父母觉得,国家规定的打下就好了,
自费的可以不打;
还有些人觉得自费免费都不打也没关系,
毕竟宝宝多受累啊!
(打在孩身上,疼在娘心里,每次宝宝打预防针,那哭声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哪!)
所以不打也是可以的吗?当然不是啦。
为什么要打预防针?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接种疫苗。
“ 相当于让宝宝受到一次轻微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迫使宝宝体内产生对这些细菌或者病毒的抵抗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宝宝再遇到这些细菌或病毒时,就不容易患相应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了。”
通俗来讲,接种疫苗就是为了让宝宝能够更好地抵抗那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减少患上此类细菌、病毒引起的各种病的风险。
所以各位粑粑麻麻们,不要因为心疼宝宝,就不给他们打疫苗了,可是有后患的哦~
既然接种疫苗这么重要,
那就给宝宝多打几针咯,
毕竟宝宝健康第一位嘛。
可是打疫苗也是有规定的。
疫苗都有哪些?有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
每个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都是国家免费提供、强制规定要打的疫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类疫苗。
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C群流脑多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二类疫苗
此外,还有一种自愿选择自费接种的疫苗,也就是二类疫苗。
如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灭活脊灰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此外,还有些自费的麻腮风、百白破、流脑结合疫苗等可以替代一类疫苗。
二类疫苗作为一类疫苗的补充,可以根据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或是宝宝的身体情况,相应选择接种还是不接种。(可咨询医生接种时间和各种注意事项)
比如:
宝宝体质比较弱,免疫力差,可以选择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宝宝所在的地区属于流行病高发区,那么建议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轮状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
宝宝即将上幼儿园,建议接种水痘疫苗、甲肝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一类疫苗接种的时间表
(嗯,小薇就是这么贴心~)
遵着时间表给宝宝打完疫苗就完事了?
那就大错特错了,打疫苗也是有讲究的哦。
(麻麻你笑成这样,考虑过宝宝的感受吗?)
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要确定宝宝是不是适合接种疫苗。
以下这些情况时就不可以
1、检查下宝宝有没有化脓性中耳炎,以及要接种的部位是不是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 、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如果有,那就在治愈这些病之后再接种。
2、宝宝是不是有严重的心脏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心脏功能好的还是可以打疫苗的)、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任意一种病,都不宜接种;
此外,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症的宝宝,血脑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种疫苗。
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以及有过敏体质及哮喘 、湿疹、荨麻疹的宝宝,也不宜接种。
4、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的宝宝,需查明发烧原因,治愈后再接种。(此外,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正在恢复期的宝宝也应缓期接种疫苗。)
5、宝宝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意见后,可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各种预防接种须在宝宝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另外空腹饥饿时不宜打疫苗,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其次在确认宝宝可以打疫苗之后
需要这样做:
1、打疫苗前,要给宝宝洗澡、换干净的衣服,因为接种疫苗当天不能洗澡。接种部位需要保持皮肤清洁,不能让宝宝抓到,还要避免宝宝剧烈活动。
2、宝宝不能吃有刺激性的东西,如大蒜。要多喝开水、吃水果蔬菜。
注意!!!接种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时,前后半小时内都不能吃奶、喝热水。一定要切记!
3、父母还可以向医生问一些问题,比如:打这个疫苗预防什么病?有什么禁忌症?接种后要怎么做?有没有其他疫苗可以选?接种后会有什么症状?哪些是不良反应?这样也可以在接种后判断宝宝是不是接种成功。
Ps:不要怕被嫌啰嗦,为了宝宝嘛。
或也可以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无发烧、有无风疹以及慢性疾病,以便医生判断有无接种的禁忌症。
4、接种疫苗后,父母先不要急着离开,最好在医院观察30分钟,接种疫苗后的几天里,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察看宝宝是否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
Ps:为了宝宝的健康,多花点时间观察哦,这样在下次接种时,就可以准确地向医生描述上次接种时的反应情况,好让医生作参考。
如果有,父母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卡介苗出现红肿不用热敷)也可以用土豆片贴在红肿部位,但要避开针眼。
总之,为了让宝宝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较强的抵抗力,打预防针是很有必要的,各种注意事项也是要严格遵守的。
另外,再唠叨一句,
宝宝打了预防针未必就万事大吉了,
平时也要增强宝宝的身体锻炼,
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样才能让宝宝更好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