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小病时,总有人会说:
感冒啦?那多喝热水啊。
不行就吃药呗,记得要用热水送服哦。
啥?我跟你港,你这样会失去本宝宝的~
不说热水并非无所不能,且说也不是所有的药也都能用热水送服,有些药用热水送服的话反而会失去药效或影响疗效。
毕竟药的特性不同,送服的水温或是水量等也都会因药而异。所以,药是需要用特定的“水”送服的。
大部分药物,用温开水送服就好
毕竟太热的水,下不去口,烫嘴啊。
而且用温开水不仅能让药物更好地吸收、代谢和排泄,防止药物造成肾损害,还能减少药物对食管黏膜产生的不良刺激。
一般来说,水温是这样界定的:
凉水:0-20℃
温开水:20-50℃
热水:50-90℃
但通常服药或溶解药物时,水温都建议不高于40℃。所以相对来说,30℃的水是最理想的服药水温,也就是喝在嘴里时有点暖的那个感觉。
特别是这七种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
药也同人一样,也有不同的特性,喜热好凉也各不相同。比如:
含“酶”类:
即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的药物,一旦遇热,就会变性失效。
常见的有:酵母片、多酶片、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合剂、复方淀粉酶口服溶液等。
维生素类:
因性质不稳定,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或失去药效。
常见的有:维生素C(VC泡腾片)、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活菌制剂:
所含的活菌遇热会被热水杀灭,导致失效。
常见的有:复合乳酸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等。
胶囊型药物:
遇热会使胶囊快速溶化,或是使胶囊皮粘在喉咙或食道里,以致失效;或引起食道、胃粘膜损害等副作用。
常见的有:伤风胶囊、诺氟沙星胶囊、头孢氨苄胶囊、鱼肝油丸、维生素E胶囊、藿香正气胶囊等。
清热类中成药:
中药当中含有药用价值的一些挥发油不稳定,遇热易挥发和分解。
常见的中药成分有:金银花、柴胡、荆芥、藿香、薄荷等。
青霉素类:
该类药物易水解,随温度升高水解速率也加快,以致失去活性。
常见的有:阿莫西林。
所以建议服用以上药物时,一定要用低于40℃的温水或凉开水冲服、送服。
除了水温外,送服的水量也要特别注意:
有些药需要喝足量的水,即200-300毫升的温开水,这样能使药物更快入胃,提高药效。特别是服用片剂和胶囊后,一定要喝足够的水,以免水喝不够刺激食管。
而有些药是不宜多喝水的,如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以及小孩常用的止咳糖浆,喝水过多要么会稀释药物,要么会把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使得影响药效的发挥。
所以水温和水量都要很好的把握好,才能让药发挥它该有的药效,才不会白吃了。
可以说,大部分的药物都是用白开水送服的,但毕竟白开水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当遇到一些特性迥异的药物时,也只能退避三舍。
不同的药,需用不同的“水”送服
白开水在此就失去了效力,只能用其他方式送服。
直接服用能达到更好药效的,如止咳糖浆、急支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等药物。
用淡盐水送服起到引药作用的,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能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
用牛奶送服防止胃酸破坏药性的,如双歧杆菌胶囊、乳酶生、整肠生、酵母片等活菌药物,在服用前喝点牛奶或是用牛奶送服。注:牛奶温度要低于40℃。
用米汤送服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的,如感冒冲剂、桂枝汤、麻黄汤等外感发热服解表药,以及大黄、芒硝等泻下药,均可用米汤作为药引送服。
当然啦,所有药物的服用方式,遵医嘱是最稳妥的。
但是选择干咽或用唾液、饮料、矿泉水、啤酒、可乐、果汁、汽水等送服,都是不可取的,影响药效不说,有的甚至还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救命不成反致命,那就悔不当初了。
Ps: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最好活动二三十分钟再躺下睡觉。
服药方式今天就港到这里啦,还想知道哪些用药知识,欢迎留言~
最后,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