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博中医怎么解释
早搏在中医上,属于心悸。是指新的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失扰,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
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
心悸的发生多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神不安,或痰饮血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心悸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如心之气血不足,心失滋养,搏动紊乱,或心阳虚衰,血脉瘀滞,心神失养;或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水火失济,心肾不交;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寒凝心脉;或肝失疏泻,气滞血瘀,心血失畅;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中气不行,血脉凝留;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盛,扰动心神;或热毒犯肺,肺失宣肃,内舍于心,血运失常;或肺气亏虚,不能助心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均可发生心悸。与西医临床早搏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实者多为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虚实可以相互转化兼夹。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以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临床上上阴虚者常兼见火盛或痰热,阳虚者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兼气血瘀滞。
初期以心气虚多见,常兼阴虚或血虚,可表现为心气不足,心胆气虚,心血不足,心脾两虚,气阴两虚。病久阳虚者,则表现为心阳不振,脾肾阳虚,或水饮凌心;阴虚血亏则多表现为肝肾阴虚,心肾不交;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出现阴阳俱损。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可以出现厥脱等危候。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