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世界听力日 | 请重视婴幼儿的听力保健及语言发育
2022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九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筛查·康复·沟通”。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在1‰—3‰。听力障碍会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严重者还会导致聋哑。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目前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一个崭新的小生命从呱呱坠地,就要在48-72h内接受听力初筛,国内常用的普筛工具是耳声发射仪。如果伴有听力高危因素,如: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巨细胞病毒(+)、细菌性脑膜炎、听力障碍家族史等,有条件的话需进行自动听觉脑干反应(AABR)的检查。对于部分遗传性耳聋,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加入耳聋基因的筛查,对于进行性迟发性耳聋患儿、药物性耳聋易患儿及部分先天性耳聋患儿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 如果听力复筛仍不通过,则需要在修正月龄3月龄内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明确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并在修正月龄6月龄内进行干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听觉康复辅具——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同时尽早在听觉领域、认知领域、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言语发音及社交沟通进行听觉言语语言康复训练,顺利融入普幼或普小的主流学习。 一些宝妈经常会问:“我家宝宝通过听力筛查,是否就不会有语言问题了呢?”陪同来进行做听力诊断检查的患儿家长们也会说:“我家隔壁领居家的孩子4-5岁都不怎么会说话,学习成绩也不赖啊!” 欧美言语病理学专家指出“贵人语迟”并非正常现象,相当比例的儿童日后会导致认知读写障碍、精神行为问题。在我国,2-3.5岁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发病率为13.5%-17.5%,在4-7岁,50%实现追赶,另50%持续存在语言理解和/或语言表达困难,诊断为语言障碍。 因此,如果出现以下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的警报信号,得引起高度注意:0-1岁对于声音表现过于安静,与主要照顾者眼神交流少;2岁仍无单字词语出现;3岁仍无法使用简单句;4岁还有较多发音错误,说话内容不易理解;5岁时仍没有叙事能力,不会讲简单故事。 如果家长朋友您身边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可至医院儿童保健医生或耳鼻咽喉科医生就诊,如诊断有异常,可转诊至耳鼻咽喉科的听力师和言语治疗师进一步评估及时制定康复目标和训练计划。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