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如何预防与治疗?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话题是很多妈妈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宝宝的口腔问题。你很可能在宝宝的某一个时间段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宝贝嘴巴里出现的白色的,类似“豆腐渣样”的白膜。舌头、两颊、牙龈、甚至咽部、或者更隐蔽的地方。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鹅口疮。首先要讲一下,比较小的宝宝,年龄越小,越明显,在进食奶后会在嘴巴内形成乳凝块,非专业人士看上去和鹅口疮很难区分。但是喝水、漱口后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这点可以与鹅口疮鉴别。
1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
鹅口疮是因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疾病。25%~50%的健康人口腔、阴道、消化道可带有念珠菌,但不发病;而非致病性念珠菌在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性的,故有人称念珠状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口腔内环境有利于念珠菌过分增长时,就会出现此病。比如:不注意口腔卫生,抵抗力下降,应用抗生素,免疫缺陷人群等。
2
鹅口疮的表现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波及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减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不易拭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但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少数病人还可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3
鹅口疮的治疗
1、碱性环境不利于念珠菌生长,临床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
2、制霉菌素 宜于低温存放。不易被肠道吸收,故多用于治疗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以14日为期,过早停药易致病损复发。
3、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
4
鹅口疮的预防
1.避免产房交叉感染,分娩时应注意会阴、产道及所有接生用具的消毒。
2.哺乳用具煮沸消毒,产妇乳头在哺乳前,均应认真清洗。
3.加强营养,适当增加维生素b2片和c.
4.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燥开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