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瘢痕子宫的破裂风险

     “二胎”来袭,妇产科界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历史遗留问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问题。

    所谓瘢痕子宫,就是指子宫上开过刀,动过手术的子宫。最常见的瘢痕子宫,莫过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了。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可能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有一条比较醒目——子宫破裂。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许多人理解都只能剖宫产,因为担心顺产会发生子宫破裂。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也是有可能顺产的,只不过条件苛刻点而已。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参考自美国妇产科协会):

1. 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无切口撕裂,术后切口愈合佳,无感染。

2. 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 2 年或 2 年以上。

3. 超声提示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厚度达 2-4 mm 以上,无薄弱区。

4. 无子宫肌瘤剔除、宫腔镜下电切等子宫瘢痕或子宫破裂史。

5. 阴道试产前行彩超检查评估胎儿大小,胎儿体重小于 4000 g。

6. 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又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

7. 无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无其他不适于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

8. 试产过程中产程进展顺利;此次妊娠具备阴道分娩条件,分娩三要素不存在异常情况;骨盆内测量检查正常。

9. 胎死宫内或胎儿有严重畸形者。

10. 有较好的医疗监护设备,医师可随时到场监护分娩,能立即麻醉,急诊剖宫产手术人员可随时到场,具备随时手术、输血和抢救的条件。

这是米国人给出的意见。限制条件,比较难记,也不容易想明白。其实归纳起来就只有四个问题:

1.疤长得怎么样?

2.有没有其他原因非剖不可?

3.上次为啥剖的?

4.你去的医院是不是很牛逼?

其中核心问题就是“疤长得怎么样”。

一直以来,关于子宫前壁厚度的测量,我都觉得是颇有争议的。瘢痕处厚度和子宫破裂的发生存在直接关联吗?未必!

从理论上说:临产子宫收缩的特点是:极性、节律性、对称性。让子宫出现这种临产的工作,完整的结构、闭合的电传导通路是必须的。如果子宫瘢痕处非常薄,肌纤维缺失,那么这种子宫是很难出现强度较大的宫缩的。

      而对于瘢痕厚度尚可,无肌纤维缺失的瘢痕子宫,虽然B超看上去厚度不错,但是其厚度和瘢痕的牢固度并无相关性,并不是越厚的瘢痕越牢固。相反,这种子宫,由于没有肌纤维缺失,更容易出现强度较高的宫缩,从而成为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瘢痕子宫,不规则宫缩几天,入院B超一看,医生很惊恐,瘢痕厚度甚至不足1毫米,立即剖宫产手术,术中发现子宫瘢痕处只有一层腹膜——透明的腹膜。遇到这种情况,谁都会很惊恐。因为一旦出现强烈宫缩,这个子宫、这两条人命可能不保。这种情况在临床并不鲜见(我个人也遇到过好几个),而真正因此而发生子宫破裂的,至少我还没听说过。听说的都是XX医生事后描述“幸好及时手术,太吓人了”!

    相反的情况,我遇到过这么1例。孕期一直在监测B超,一直也没有发现子宫瘢痕薄的问题,我印象中,刚好是术前两天B超测量过瘢痕厚度。一次病人午饭后,突然感觉腹痛明显,越来越明显,急诊入院,B超就发现原剖宫产瘢痕处出现血肿(显然是破了)!索性的是,没有全层破裂,只是肌层破了,浆膜层是好的;病人入院很及时,手术也很及时,没有造成什么后果。

      瘢痕越薄,越不容易出现强烈宫缩;瘢痕越厚,越容易出现强烈宫缩。瘢痕越薄,能耐受的宫缩极限越小;瘢痕越厚,能耐受的极限越大!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组矛盾。瘢痕薄,和强烈宫缩,不容易同时出现;而瘢痕厚却和强宫缩容易同时出现。那么到底测量瘢痕厚度还有没有意义呢?

我在此只是提出质疑,给不出答案,毕竟现在除了B超测量,也没有别的办法去预估这瘢痕的强度。

      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的更靠谱的依据——宫颈条件!宫颈条件主要就是说宫颈的软硬度,容不容易拉长、扩张。在这里还有一组矛盾,不过这组矛盾对于判断能不能阴道分娩,以及子宫破裂风险,个人认为更有价值!

    假设子宫瘢痕愈合程度一样,抗拉能力一样。

宫颈越软,说明开宫口需要的子宫收缩力越小,那么对子宫瘢痕的负担就越小;宫颈越硬,说明开宫口需要的子宫收缩力越大,那么对子宫瘢痕的负担就越大。

      还有一点,宫口一旦开大到一定程度(具体多大程度我尚缺乏实践经验,不过猜测应该是接近开全状态),子宫收缩对瘢痕的影响就很小了,因为有了腹压的配合。相当于绳子两端,一端捆门上,另一端拿个人使劲扯,绳子可能会被扯断;而如果门上的那一端结没打紧,松了,那即使这个人用更大的力气扯,绳子也不会断。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瘢痕子宫会不会发生子宫破裂,单纯厚度说了不算,太薄的怕破裂,而比较厚的,却也未必安全。而对于宫颈条件好,宫口开得也比较顺利的产妇,要想经阴道分娩,也不是没有可能。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