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孩子在学校憋大便

“超九成孩子在学校憋大便”这个调查有意义 人民网(来源:北京青年报) 12-28 07:40 近日,就孩子在学校会不会憋大便的问题,媒体记者在杭州不同城区的3所小学及4所幼儿园,做了入班调查,调查人数超过200人,年龄段在3岁至8岁,发现从未在学校拉过大便的小朋友有53人,男女比例约1∶1,其中有憋大便习惯的小朋友超出90%。一家教育微信公众号就此进行的随机调查也发现,憋大便现象在低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比较普遍。(12月27日《钱江晚报》) 或许有人觉得,拉屎拉尿纯粹是人的本能,孩子想憋就憋,憋不住了自然就会去解决,媒体郑重其事地关注这样一桩小事,有点儿无聊。 这件“无聊”的小事,偏偏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很多过来人纷纷发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之类的感慨,认为这个调查很有温度,小事不小,事关孩子身心健康,希望更多学校和老师能关注此事,让孩子有个更美好的童年。 不及时排便容易导致大便干燥,经常如此这样容易便秘,肛门出血。排便不畅、肚子鼓胀,还会肇致胃口差,严重影响身体发育。粪便长期滞留于肠道,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的会出现脸色蜡黄,平时精神难以集中等症状……正因为憋大便有诸多危害,所以绝不能等闲视之。 一项生理本能,何以竟然成了问题?根据调查,有“不爱排队”“爱干净”“害羞”等不下十种原因。归结起来,无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如厕环境与家里相差很大;二是孩子本身的饮食习惯以及害羞等问题;三是老师和家长缺乏相应引导,甚至有部分老师为了省事人为要求孩子回家拉大便。 因此,看似简单的一桩小事,解决起来却殊为不易,需综合施策。除了家长要加强教育引导之外,学校更应该积极有为。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小厕所”体现“大情怀”,学校要尽可能改善学生的如厕环境,卫生、隐私、数量等都需要充分考量。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厕所可以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小小厕所,不仅关系到师生的生活品质,更是映照一所校园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是校园文化的最好体现。 除了改善硬件之外,学校的“厕所革命”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上。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学校和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甚至不乏有“严格”要求的老师,总觉得拉屎拉尿应该速战速决,不能影响学习时间,导致不少孩子为了“节省”时间不得不憋着。幼儿园的孩子,因为便后需要老师帮忙善后,就有家长反映有的老师为了避免“麻烦”,私下命令小朋友不能在学校大便,小朋友只好在学校憋着回家再拉。 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小朋友憋大便这桩普遍存在的“小事”,学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入学之初,就应该开展相关教育引导,也可以通过专题班会活动等予以贯彻落实。关爱孩子,请从解决孩子拉便便这样的小事做起,而这或许正是学校“厕所革命”的深刻内涵。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