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治疗浅表食管肿瘤安全有效
日本大阪大学胃肠与肝病学系的研究者在《内镜》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浅表性食管肿瘤(SEN)具有可接受的并发症风险和较好的远期结局。
此前,ESD治疗S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多中心研究中得到评价。研究者在2005年5月~2012年12月期间从11家医院连续招募了312例患者,共对373处食管病变进行了ESD治疗,并对307例患者的368处SEN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肿瘤的中位直径为18 mm(范围:2~85 mm)。中位操作时间为90分钟(范围:12~450 mm)。整块切除和完全切除的比例分别为96.7%(95% CI:94.4%~98.1%)和84.5%(95% CI:80.5%~87.8%)。分别有5.2%(95% CI:3.3%~7.9%)、1.6%(95% CI:0.7%~3.5%)、0%和7.1%(95% CI:4.9%~10.2%)的患者发生穿孔(包括纵隔气肿)、术后肺炎、出血和食管狭窄。上述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未发生操作相关性死亡。
分析显示,研究早期(OR=4.04;P<0.01)和医院规模小(OR=3.03;P=0.045)是穿孔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长与术后狭窄明显相关(OR=32.3;P<0.01)。研究后期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随访数据(中位时间35个月,范围:4~98个月)显示,治愈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P=0.03)和无复发生存率(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者总结指出,这项多中心研究表明,食管ESD已成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具有可接受的并发症风险和良好的长期结局。不过,研究者也提醒,在经验尚不丰富的阶段,以及对于合并某些疾病的患者,应当警惕穿孔风险。
阅读 146
1举报
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