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胆道里竟然还有蛔虫?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较于活跃 后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 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当人体全身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高热、腹泻、饥饿、胃酸度降低、饮食不节、驱虫不当、手术刺激等,均可激惹虫体异常活动,上窜胆道。加之蛔虫有喜碱厌酸、有钻孔习性,在胆管炎、胆囊结石及括约肌松弛等情况下更易引起成虫钻胆。 临床表现 ■ 1.腹痛  蛔虫钻入胆道后刺激胆总管的壶腹部括约肌,使之产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患者出现剑突下突发性剧烈绞痛、疼痛持续时间不等,而疼痛过后可如常人。患者腹痛的程度和体征不相符,常常腹痛剧烈,但体征轻微。发病初期腹部喜按,但随着胆道炎症的发生而出现拒按。 2.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含胆汁,也有可能吐出蛔虫。据报道呕吐出的蛔虫可多达数十条甚至上百条之多,小儿由于咽喉反射敏感性较差,可从鼻腔中爬出蛔虫。 3.寒战、发热  胆道蛔虫患者的体温多在正常范围之内,当合并感染时,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但体温的上升与腹痛的程度不成比例。蛔虫钻入胆道引起胆管炎,除非虫体退出胆道,炎症缓解,体温多不会自退。 4.黄疸  单纯的胆道蛔虫因虫体表面光滑,不易形成完全性胆道梗阻。但蛔虫钻入胆道后,若蛔虫的数量多、蛔虫死在胆道内,或反复发作的胆道蛔虫引起胆管炎时,可引起胆道梗阻,在梗阻后24~48小时可出现黄疸。患者还可出现肝大。 超声表现 ■ 1.肝外胆管,特别为胆总管扩张明显,这是胆道蛔虫病的明显声像特征。 2.扩张的胆管内有数毫米宽的“双线”状长条形的平行强回声带,又称“通心粉征”,形态自然,边缘光滑,前端圆钝,光带中间可见暗区,是蛔虫的假体腔。 3.超声探测到虫体在胆管内移动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表现。 4.肝内胆道蛔虫,可见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可见平行条状强回声带,活虫可见蠕动。 5.胆囊内蛔虫,可见弯曲状条状平行强回声带。 治疗预防 ■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调。除非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胆道蛔虫症来源于肠道有蛔虫的病人,而肠蛔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蛔虫病人或带虫者,感染性虫卵通过口腔吞入肠道而成为带虫者。所以只有把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彻底根除肠道蛔虫的发生。 2、肠道有蛔虫的病人,在进行驱虫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以彻底杀死,否则因蛔虫轻度中毒而运动活跃,到处乱窜,极有可能钻入胆道而发生胆道蛔虫症。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