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到青春期就好了吗?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叫“Tourette综合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孩子除了身体运动系统的抽动表现之外,还会出现声音方面秽语的现象。所以俗称“抽动秽语综合症”。临床表现主要是以面部肌肉抽动最为常见,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孩子挤眉弄眼,做出奇怪的表情。此外还有颈部肌肉和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症状比较轻的时候,还只局限在面部表情的运动抽动。如果严重之后,孩子抽动症状就不再只局限在头部,而是出现在四肢及躯体的爆发性动作。比如:踢腿、跺脚、跳跃、打嗝这样身体上大幅度的抽动。这类的小患者,一般是男孩多于女孩。这可能是因为男孩的情商发育的情况,普遍落后于女孩。抽动症的出现和消失,和年龄关系大么?一般情况下,抽动的症状在18岁以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高发年龄在4-6岁。所以我们也看到,孩子在5岁左右的时候,抽动症状比较突出,而到了学龄期10岁左右,抽动症状最为严重。有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出现轻微的抽动症状,家长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到了10岁左右,也就是四五年级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步入青春期,心理波动比较大,开始关注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慢慢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会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孩子自身也会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原因,烦躁情绪比以前更多。同时,由于学业上的压力增加,孩子抽动的症状也会加剧。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抽动的症状就会消失,所以感觉很心安。还有的家长,听说抽动的孩子比较聪明、与众不同,就放松了对孩子抽动症状的观察和警惕。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挤眉弄眼,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只有少数患儿的抽动症状会在18岁之后自行缓解,或者是转变成其他的症状。有的成年人当工作压力比较大、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抽动症状就会不自主的表现出来。虽然不会有太多的大动作,但面部的抽动还是会表现出来。抽动症孩子在某些年龄阶段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其实只要孩子表现出来比较明显的抽动症状,就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和情绪系统已经受到损害。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常会伴有注意缺陷、强迫、学习障碍或者是其他的品行方面的问题。孩子的这些情况,不仅增加抽动症本身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还给抽动症状的缓解增加了难度。干预起来也会更加困难,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抽动症状的康复。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表现,就要尽早的给予重视。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预警信号,也是对家长教育方式的一个预警信号。二、为什么幼儿时期会出现抽动的症状?许多家长看到年幼的孩子患上了抽动症,表示很疑惑:“我们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对孩子又打又骂,或者严格要求。我们对孩子精心呵护、也不打骂,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从两个方面解答这个问题:其一,从孩子情商能力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其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从情商能力这一角度来看,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显示出了很多情商能力上的不足。这些孩子会有一些天生的性格、气质方面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孩子从小就胆怯、胆小,并且做事追求完美。如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例如拼图无法拼成完整的图片,孩子就会非常受挫,很容易就哭泣,还有的孩子在情绪表达上比较暴躁。其实,大多数孩子的完美主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长的评价。一般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不会顾及很多,会觉得外面的新鲜事物很有趣。而这种追求完美的孩子往往会顾及到很多方面,遇到感觉做不好的事情就会退缩。从情绪认知方面来看,孩子的焦虑情绪、容易受挫等负面情绪比较多。若抽动症状加剧,孩子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抑郁情绪。从适应的方面来看,孩子在集体环境中会表现的过度紧张或敏感。会过于害怕老师的批评,非常需要老师的表扬,老师要是稍微严肃一点,就非常害怕,害怕老师不喜欢自己。因此,孩子在集体环境里面会感到过大的压力,有的孩子会表现为进幼儿园之前哭闹不止,但进幼儿园之后就很乖巧,很听老师的话,看起来很快乐。从同伴关系这一方面上看,抽动症孩子在小朋友当中会显得比较被动,总是等着其他的小朋友主动来找他。并且很容易在和小伙伴发生矛盾之后感觉到非常受挫,就会哭泣,这个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很脆弱。在情绪表达方面,抽动症孩子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能够非常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情绪更多地是自然的去表达,自然的去表露。孩子天真无邪,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表现出来,这是孩子的自然状态。但是,抽动症患儿在情绪表达方面更多地是隐藏自己的感受,在表达自己诉求的时候,更多地是在回应他人的需要,或者是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说自己需要什么,甚至有的时候干脆就不说了。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经常会有愤怒的情绪,但又害怕被批评,所以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不敢轻易的表达,家长也会感觉到孩子经常是有话说不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孩子长时间的压抑自己的情绪,语言系统就会受到影

说话非常流利,但是在抽动症状出现之后,说话就磕磕巴巴的,有口吃现象。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会害怕别人生气、对自己不满,其实这表明了孩子对自己不满意。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上来讲,部分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是过度严格、过于苛刻的,甚至会打骂孩子。还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对孩子会过度保护、干涉过多。这两种教育方式其实都对孩子情商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抽动症状的幼儿,其实早已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家长经常能感觉到孩子很伤心,但从不表达出来。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不感兴趣,总会觉得烦躁,有的孩子还会经常跟家长讨论与死亡相关的话题,尽管自己也非常害怕死亡,但还是会反复的去询问家长。三、家长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孩子战胜抽动症?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表现出抽动症状之后,会在网上找资料自学去帮助孩子。但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会危害到孩子,因为家长不可能像专业人员那样全面的考量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孩子自身的需要,所以对孩子来说,更需要专业的心理上的帮助。有的家长也会通过改变自己,改变以往对待孩子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更加温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自己的改变很大,但是孩子的变化很小甚至是更加严重。其实这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说:孩子的抽动症状需要从家庭教育和情商能力两个方面去考量。家庭教育的方式只是一个方面,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孩子自身的情商能力。情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所以当幼儿的抽动症状尚处于可控阶段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错过时机,应以心理干预和情商能力提升为核心,促进孩子表达,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家长养育方式的改变同样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医学上的观点认为,抽动症是心理因素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类神经精神方面的疾病,应尽早给予重视、干预和心理方面的治疗。如果抽动症状长期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应结合药物治疗。但是多发抽动症状的治疗仍然是以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只是辅助,用来暂时控制孩子严重的抽动症状。对于短暂抽动症状和轻微的慢性抽动症状,心理治疗当然是最主要的干预方法,但是孩子情商能力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幼儿时期的抽动症状,可不使用药物,主要通过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提升孩子的情商能力、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增强自信等来帮助孩子战胜抽动症。家长不要过度迷信中药、营养补充剂等,应看到孩子本身性格方面、情商方面的不足。由衷的希望孩子们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快乐。感谢家长朋友们对慧心源快乐情商学院的持续关注。情商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慧心源和大家一起在培养孩子情商能力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