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克氏针经皮固定

题目:Improvements in Pinning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作者:LucianStratan, MD, PhD and Olivier Delattre, MD, PhD

出处:Techniquesin Hand &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1]Volume 19, Number 3, September 2015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而言,与石膏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克氏针固定具有特殊治疗优势。美国的克氏针固定一般选用2枚克氏针经结节交叉固定后再在尺骨背侧置入1枚克氏针,而在法国,医生则更加喜欢使用多枚克氏针混合固定(2枚克氏针经背侧固定联合2枚克氏针横行经结节固定)。

法国法兰西堡大学附属医院的LucianStratan医生在近期的Techniquesin Hand & Upper Extremity Surgery杂志上介绍了他们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2枚经典的背侧撬拨克氏针,前后方2枚桡骨茎突克氏针穿透对应皮质(图1),值得我们学习,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简单的或关节外骨折,Pouteau-colles型骨折(背侧移位型骨折),某些关节内伸直型骨折或背侧粉碎型移位骨折。

禁忌症:掌侧移位的骨折,粉碎性关节内骨折,掌侧背侧同时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法:

采用2.0mm直径克氏针,通过小切口置入相对骨干轴线倾斜大于45?小于60?置入,末端埋入皮下。

手法复位骨折轴线后,按照传统的Kapandji技术置入两枚背侧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如果同时存在侧方移位则在外侧另外置入1枚克氏针进行复位。在桡骨茎突部位做1.5cm的小切口,前后方位置入两枚克氏针,后方的克氏针可以用于校正骨折移位(图2)。在置入克氏针时采用套筒保护软组织。在实际操作中,克氏针的入点位于第一伸指肌腱间隙桡动脉附件。有时也在拇长展肌的远端,桡骨茎突的近端2-3mm处置入克氏针(图3)。如果骨折未完全复位,可通过向后退掌侧的克氏针来进行调整(图2),直至触及对侧皮质,然后再用钻头打穿对侧。

图1 法兰西堡克氏针固定方法包括2枚经茎突固定的克氏针,要穿过相应的2侧皮质

图2 通过经茎突撬拨骨折复位机制示意图

背侧横行结节克氏针的置入方法与此类似,其入针点位于第一和第二伸肌腱间隙中间,在拇短伸肌腱与桡侧伸腕肌腱之间没有什么需要保护的组织(图3)。当发现背侧撬拨克氏针无法很好的复位骨折时,最好是先置入背侧克氏针。在矢状位观察时,克氏针必须进入骨折近端,这样才能取得有效固定,因此克氏针的倾斜角度取决于进针点的位置和骨折的高度。在进行茎突穿针时可以互相平行,与骨干轴线倾斜20?(图4)。

图3 经茎突穿针的入针点。APL:拇长伸肌腱,BR:肱桡肌,ECRL:桡侧腕长伸肌,EPB:拇短伸肌,RA:桡动脉,RN:桡神经感觉支。

图4 根据入针点位置、骨折线高度和桡骨远端皮质结构的不同,经茎突穿入的克氏针倾斜角度也不同。

如果背侧撬拨克氏针可以完美的复位骨折,那么置入茎突克氏针时就不一定那么严格。在作者的实际操作中,只有75%的患者的2枚克氏针固定了双侧皮质,有15%的患者只有1枚克氏针固定了皮质,还有10%的患者只是进入了髓腔(图5-6)。

术后处理

术后开始康复锻炼,使用可拆卸的夹板固定制动腕关节6周,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是否保留或去除夹板,根据作者的观察,骨折的复杂性并不影响放置夹板的时间,而年龄则是重要因素,年轻人更倾向于去除夹板。骨折术后6周拆除克氏针。

图5 左侧显示克氏针完美的固定了皮质,右侧显示只有一枚克氏针固定了皮质。

图6 法兰西堡克氏针固定法与只有1枚克氏针放置良好的比较

并发症

作者自2007年开始使用该技术治疗了300例患者,平均年龄61岁,68%为女性。

① 克氏针松动。由于骨质疏松克氏针明显移位(图7)。

② 克氏针顶出皮肤。当某个克氏针顶出皮肤时,需要去除,但没有出现骨折继发移位。

③ 骨间愈合。克氏针移位至尺骨,产生尺桡骨之间的骨间愈合,严重限制旋后。

④ 桡神经支麻痹。2例患者出现永久性桡神经感觉支损伤。

⑤ 由于骨折继发移位而换用钢板固定(图8)。

⑥ 继发压缩骨折。

⑦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图7 29岁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关节内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法兰西堡穿针固定方法。术后不久患者入狱,两年后发现有1枚克氏针严重移位。腕关节炎可能是由于高创伤机制造成。

图8 复杂的关节内和干骺端骨折,术后复位良好。一周后出现轻微的关节内骨块继发移位,然后换位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