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原因
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器质性的原因可能有:有些疾病,如肠道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卒中、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有些药物如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物的使用等也可引发便秘。当发现便秘症状时,需首先排除器质性或药物使用的原因,可以通过相关科室的检查发现可能的疾病,如果不存在问题,则考虑功能性原因。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注意区别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以将粪便排出体外。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明确存在,并且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影响肠道黏膜功能、神经反射等诸多环节,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功能性便秘按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两大类: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肠道收缩运动减弱,使粪便从盲肠到直肠的移动减慢。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无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腹部、肛门直肠及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协调导致粪便排出障碍,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常见。其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或肛门下坠感,排便量少,肛门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可能呈矛盾性收缩。很多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也合并存在慢传输型便秘。这里需要注意,有的人每天都有排便,但是排便困难,每次只排出一点点,大便不干,但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这也是便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