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容易得抑郁症吗?
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抑郁倾向和抑郁症的病人,发病规律上,女性40岁到60岁年龄段多见,似乎与女性的更年期有关,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长期慢性的积累过程。通过我的临床观察,发病者可归纳为两类经历:一种是生活比较安逸,家庭环境比较好,没有比较重大的精神刺激及压力;另一种是长期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工作紧张焦虑者。一个是过于安逸,一个是过于困苦劳累,两类人群虽然生活状态有天壤之别,但发病时候症状却基本相同,不禁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思考。这与中国的文化有相关性,中国的文化是阴阳文化,讲究的是度,也就是凡事讲究一个度,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虽然不是1/2,但要恰到好处才好。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如果生活的过于顺心,一二十年下来,其心理会依赖于这种顺心的状态,到40岁的时候,身体逐渐衰老,加之激素水平大幅度变化,使病人的心理无法接受这样大的反差,而出现抑郁。而另一类人由于生活的压力比较大,长时间积累下来,心理上已不堪重负,加上衰老和更年期的变化,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心理上的抑郁。
两种情况正好符合了一个太过一个不及。反观这两类发生疾病的原因,从心理健康的层面讲,人的心理健康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多培养自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平和,善于调整自己心里的平衡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当年龄步入衰老,身体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才有可能经受得住考验,平稳的进入老年阶段,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老年时期的幸福感。
二三十岁的时候不光要掌握好身体的健康,也要注意心理健康习惯的培养,可以多读一读跟心智发展相关的书籍,比如心理学方面、社会学方面,或者是哲学方面的书籍,佛家、道家的书也都很好,在年轻的时候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养分,培养自己的心智,并且随时实践,学以致用,使自己心智更健全成熟。
人在20岁以前成长的是身体,20岁到40岁成长的则是心智,再经过了时间的磨练和考验,才能逐渐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无论苦乐、顺逆,都可以从容对待,享受人生。
所以,更年期时身体状态的变化,只能算是抑郁症的一个诱因,与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时间上的一种巧合罢了。
但为什么是女性呢?因为女性的生活跟男性不同,相对生活空间比较窄。精神世界只有家庭孩子工作,甚至更少,所以精神世界的支柱少则容易崩塌。男性的生活空间会比女性丰富很多,还有事业、朋友,兴趣爱好等等。多元化的精神世界会让男性的心理不容易产生偏差,所以抑郁症发病女性远多于男性。
中医的思想是预防重于治疗。长期积累的疾病治疗起来,也是要费很长的时间。几十年形成的不良的心理习惯,想一下子改过来,更是难上加难。无论是家人还是医生,都不愿意看到病人抑郁症发病,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每个人都要注意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注意自己的心理习惯的培养,才能有效的减少抑郁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