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的感染问题知多少:终末期肾衰病人,应尽早接受替代治疗。
选择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那种方式?
有经验的肾科医生会告诉你80%的尿毒症病人应该首选腹膜透析,可是一些病人、家属、甚至没有经验的非专科医生会顾虑腹透,容易发生腹腔感染,而害怕、不愿接受腹膜透析,错失了首选腹透的良机,而使残存肾功能未能很好保护,病情进一步恶化。
不管那种透析方式都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但是为了生存还必须面对。不管是血透还是腹透都存在一个感染问题,而血透感染的发生率远比腹透高,严重程度也大得多。血透中心感染控制做的再好,一个携带病毒,还没有发病,一般检验不能发现的窗口期病人,混进血透人群中,经过一段时间,通过血源,体液和废弃物交叉感染,就可使很多人发生同一种传染病,如丙肝,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透病人由于透析失血,加重了贫血,常常需要输血也增加了感染机会;血透插管感染也容易发生败血症;血透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更易感染结核病和带状疱疹等。
而这些腹透基本不可能发生或很少发生,和腹透相关的腹腔感染,近几年来,由于腹透技术的不断进步,提供给病人的双联系统透析液和碘伏帽保证了透析换液安全,只要规范操作,外源性引发的腹腔感染可以完全得到控制。腹透病人腹腔感染发生率,由二十几年前指南要求的18个病人月,不断降低到今天一般透析中心60-70个病人月,好的透析中心达到90-120个病人月,而且绝大多数腹腔感染的病人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及时治疗下,都能很快控制并治愈。所以在选择透析方式上考虑感染这个问题,更应该首选腹膜透析。
2腹透病人出现腹部症状不一定都和腹透有关:
接受腹透治疗后,病人突然出现腹痛,透出液颜色异常,甚至血性透出液,第一时间要和医生取得联系,帮助您分析,检查,必要时请外科会诊除外急腹症,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胃肠炎胃穿孔,肠梗阻,化脓性输卵管炎,来月经等等,不是下个腹透管这些病就不得了,幸运的是腹膜透析病人,得了这些病,第一时间腹透医生就帮助您找到外科及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腹透病人的透析及腹腔给药也提高了治疗效果,这一点还应感谢腹透才是。而那些不是腹透的病人得了急腹症可能就没你们那样幸运,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加重病情或危及生命。
3腹膜透析病人腹腔感染的病因:
确诊为腹透相关的腹腔感染,应积极分析查找病因。
1
外源性:
随着腹透技术的发展和腹透产品质量的提高,只要家庭卫生环境良好,腹透换液角落达标,养成规范操作,几乎感染不可能发生。常见原因,习以为常,满不在乎,或匆忙之中违规操作,未带口罩,没有洗手或洗的不彻底,没有认真细心检查透析液及袋和管路,触摸了无菌连接系统,隧道出口感染,往透析液中加药没有严格注意无菌操作等,细菌通过上诉方式进入腹腔发生感染。外源性感染在我院腹透相关性腹腔感染发生率中不到20%。
2
内源性:
由于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肠系膜供血不良,肠管质量下降,腹泻,便秘,细菌很容易从肠道进入腹腔发生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身体各部位感染引起菌血症的话,腹腔也可发生感染。
3
警惕不典型外科情况的感染:
很少部分反复感染的病人,一开始可能就是外科情况,腹腔内2000毫升透析液掩盖了症状,外科医生难以确诊,建议观察,按腹腔感染抗炎治疗,很快好转出院,停药后又很快复发,反复多次,这种情况很可能腹腔内存在包裹的化脓感染病灶,要高度重视,细心排查,必要时改作血液透析,拔管,行外科治疗。
4腹透相关腹腔感染的预防诊断 治疗
1
预防:
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防止发生腹泻和便秘;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发生。每一次换液都要规范,严格无菌操作。在透析间内醒目的地方挂一个规范的换液操作流程表,严格执行,不得随意简化,掉以轻心。隧道口要按要求细心呵护,一旦感染也容易波及腹腔。
2
诊断:
患者出现腹痛,透出液浑浊,第一时间要通过电话和你的腹透医生联系,指导你保护好放出来的这袋透出液,能最短时间内送医院做腹水常规,细菌涂片,细菌培养。再灌洗一袋后火速来医院;如距离遥远可去就近医院找到医生后,如不很专业,可打电话给你腹透医生,通了后再把电话交给医生,沟通,指导,及时有效的诊治或处置后再转上级医院。
除外外科情况,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两项:
腹痛、透出液浑浊;
透出液中WBC计数>100/ml,中性粒细胞>50% ;
透出液涂片,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即可以诊断腹膜炎(腹腔感染)。
3
治疗:
如果是无痛性血性,乳糜状可能系月经,小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损伤,给常温透析液灌洗,观察;腹膜炎的治疗应告知病人及家属立即住院,医生力争对腹膜炎的治疗做到,及时有效,迅速控制,彻底治愈。如路途遥远,来医院需要较长时间,可通过电话指导基层医生,经验性的选择合适抗生素加入腹透液中留腹,然后来医院。原则上不对患者在这方面做指导治疗,以防延误病情,产生耐药,菌群失调,造成严重后果。住院后及早选用覆盖阳性菌和阴性菌的药物经验性治疗,待明确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后视病情调整用药。
多数感染在治疗后72小时内改善,疗程一般2-3周治愈。如有些患者反复发生腹膜炎,且为同一病原菌,考虑腹透管壁有生物膜形成,应尽早拔管;
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要警惕听神经和前庭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可增加霉菌性腹膜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