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胃镜的那些事
中国和邻近的韩国、日本都是胃癌高发区域,我国胃癌的现状是发病率高,但早期诊断率低、生存预后较差。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同时,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饱受胃病之苦,因此「胃镜」已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了。
可是关于胃镜,你真的了解么?
所谓胃镜,简言之就是一个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
检查时,通过嘴或者鼻子,纤维软管进入消化道,医生能通过此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表面粘膜,同时观察是否有溃疡、异常隆起的包块、曲张的血管。
胃镜检查需要注意啥?
不少人听闻做个胃镜特难受,吓得「谈胃镜色变」,的确,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上腹部牵拉感及胀痛,其实不用过于紧张,保持放松及按照医生嘱咐配合即可,而且随着胃镜的推广、普及、新型经鼻胃镜的出现,检查中的不适感已大大降低,绝大多数人都可接受胃镜操作。当然,如果对疼痛敏感、操作恐惧及普通胃镜不耐受病人可选择静脉麻醉的无痛胃镜。
检查前你需要了解:
若检查安排在上午,检查前一天晚饭后就不要吃东西了;
若检查安排在下午,早饭可以吃流质或少渣食物,午饭禁食。流质食物具体是指:各种汤类,清淡一些的粥,肉粥菜粥都算。少渣饮食:是指避免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诸如蔬菜中的芹菜、粗粮或者太硬的食物;
年老、体弱者可以静脉滴注或通过口服喝葡萄糖等方式来维持能量;
抽烟的人,在检查前一天应停止吸烟;
有活动假牙的人,检查前应取下假牙。
若是选择做无痛胃镜,检查前 4~6 小时不能喝水,术前应完成麻醉访视及评估;
检查后你需要知道:
检查完成后早期可能会感觉到腹胀、疼痛以及感觉有东西在胃里不舒服,还可能会打嗝,不过别太担心,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会逐步缓解,检查完了在医院休息观察半小时左右再离开;
活检病人早期尽量以流质饮食为主,不吃刺激性食物;
内镜下治疗(息肉切除、包块剥除、血管套扎)完成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不能吃东西,老年病人目前多数住院治疗需遵医嘱。
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检查?
来对照看看,若是有以下情况,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胃镜检查:
经常地吞东西困难、上腹部疼痛、不停打嗝、反酸、明显饱胀感;
不明原因呕血、大便呈黑色,不明原因腹痛(反复疼痛并且位置不明确),结合病史,建议胃肠镜一起检查;
肝硬化等疾病需完善食管、胃底等并发症评估患者;
胃癌、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术后,需定期随访患者;
胃癌高危人群:直系亲属得过胃癌,以前的检查显示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胃癌;
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目前指南及相关研究认为胃镜可增加胃癌的诊断,但并不减少胃癌导致的死亡,日本同样并未将其作为大众胃癌筛查项目推荐;就个体而言需要结合症状、经济条件、心理接受程度等综合决定。
如何看待胃镜报告?
一般胃镜后很快即可拿到胃镜报告,但需注意是否进行组织活检。
是否活检由操作医生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一般对可疑组织取活检,进行组织检查判断性质。
若未活检,不管报告描述程度如何,均是炎症不同表现,医生结合症状、是否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程度决定是否治疗及治疗方案,不必过于担忧。
若有活检,建议结合组织病理报告一起判断及就诊。若组织病理报告单显示癌症,则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完善检查评估进一步诊治。
若报告单显示为各类胃炎,报告单上会出现诸如「粘膜急慢性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低中度不典型增生」等字样。
前三者需结合症状、是否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普通炎症多数可恢复,萎缩性炎症可控制或部分缓解(对于部分老年人而言,萎缩性胃炎可能是正常的)。
肠化生为萎缩性胃炎基础上的另外变化,需引起注意,但同低中度不典型增生一样,不必过度担心,也没必要短时间内多次反复胃镜检查,常规建议定期复查。
总之,身体自己多注意,不要过分恐惧胃镜检查、担心身体不适,同时也别对于自身身体状况变化掉以轻心,科学理性看待胃镜及胃部疾病,正确认知检查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