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中药的服药时间?
《汤液本草》:“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可见古人对药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有很深的体会,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讲:“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就指出了中药正确的服用方法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而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病情恶化。由此可见中药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服用中药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一、服药时间的选择原则
⒈使药物的作用与人体节律同步协调
即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主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
⒉按疾病部位确定给药时间
如《神农本草经序录》:“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即饭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即饭前服药);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⒊一旦发现疾病,及时给药,并根据病情控制时间间隔
如《千金方》:“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时日吉凶,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又“下痢诸不差,用乌梅黄连蜜丸日三夜二”,“疟疾寒热日再三发,恒山甘草汤相去如人行五里一服”,“时行风毒……漏芦连翘汤相去五里久更服”。
二、不同类别药物服用时间的选择
⒈无特殊规定的一般口服药:一日量分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各服一次。
⒉补益药:一般补益药宜饭前服,以利吸收;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可提高疗效。
⒊危急重症用药:应及时给药,为保证药力持续发挥,将所需药量酌情分次给予。
⒋解表药:应及时给予,以免病邪由表人里;如病情许可,发汗解表药于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约11时)给予,可顺应阳气升浮,有助药力驱邪除病的好处。
⒌镇静安眠药:睡前1~2小时给予。
⒍涩精止遗药:早、晚各一次给予。
⒎截疟药:发作前3~5小时给予。
⒏峻下逐水药:清晨空腹给予。
⒐泻下药:遵“日晡人气收降”的理论,入夜睡前给予。但病情重者,不可泥此,当随病情酌定给药时间。
⒑止泻药: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服。
⒒润肠通便药:空腹或半空腹服,以利清除肠胃积滞。
⒓驱虫药: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给予。
⒔生津润燥、清暑解热药:不拘时顿服。
⒕咽喉疾患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迅速奏效。
⒖祛痰药:饭前服,使药物刺激胃粘膜,间接促使支气管分泌增加,从而稀释痰液,便于排痰。
⒗平喘药: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才能使药物起效制喘。
⒘健胃药:用于开胃的宜饭前服;用于消食导滞的宜饭后服。
⒙制酸药:饭前服,以减少胃酸并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⒚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以缓和对胃粘膜的刺激。
⒛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因“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此天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宜早不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