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

病因和机制

  1.直接损伤 a.加速性损伤:为运动中的物体撞击于静止的头部,使头部沿外力方向作加速运动发生的脑损伤;b.减速性损伤:为运动的头部撞击于静止的物体而突然减速时发生的脑损伤;c.挤压性脑损伤:为头部两侧同时受硬物体挤压所发生的脑损伤。一般加速性损伤常较轻,脑损伤通常仅发生在受力侧;而减速性损伤常较重,受力侧和对侧均可发生脑损伤,往往以对侧损伤较重。

  2.间接损伤 a.传递性损伤:如坠落时臀部或双足着地,外力沿脊柱传递到头部所致;b.挥鞭式损伤:外力作用于躯体使之急骤运动时,静止的头部由于惯性被甩动致伤;c.胸腹挤压伤时,骤升的胸内压或腹内压沿血流冲击脑部致伤;d.爆炸气浪伤。

  3.旋转损伤 外力使头部沿某一轴心作旋转运动时,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外,高低不平的颅底、具有锐利游离缘的大脑镰和小脑镰,均对脑在颅内作旋转运动时产生障碍,并形成剪力(切应力),从而使脑的相应部位因受摩擦、牵扯、撞击、切割等机械作用而受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是复杂的。由于颅骨是一坚硬的圆球形和不规则中空的骨性容器,在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的瞬间,除了足以引起凹陷骨折和同时导致脑损伤外,通常还有一个使颅骨局部急速内凹和立即弹回的复位过程,引起颅内压的急骤升高和降低,产生一个负压。因此,脑除了在撞击受力侧发生损伤外,在继发性的负压吸引下,又被撞击到受力点对侧的骨壁致伤。发生在受力点的脑损伤称为冲击伤,对侧的脑损伤称为对冲伤。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脑损伤不可能为单一的损伤机制所致,通常是几种机制同时或先后作用的结果。

  急救与处理

  (一)现场急救处理要点

  1.保持气道通畅 清除口腔内异物。昏迷病人可用口咽通气管,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血块堵塞气道,急救现场中合适的口咽通气道植入其作用等同于紧急气管插管;呼吸节律改变者应及时呼吸机辅助通气。

  2.包扎止血 开放性创口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切忌在现场拔除致伤物,以免引起大出血。有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开放性损伤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脱水降颅压 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神经定位体征、无休克的病人可快速静脉推注20%甘露醇125ml.

  (二)急诊室处理要点

  1.一般治疗

  (1)有耳鼻出血和脑脊液漏者,应保持引流通畅,不宜堵塞,无休克者可置头高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脱水降颅压:有颅内压增高病人,应积极使用脱水剂降颅压,如能在颅内压监测下使用脱水剂更佳。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呋塞米针20~40mg静推,每6~8小时1次,可与甘露醇交替使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甘露醇,可改用甘油果糖。白蛋白、激素均可酌情使用。

  (3)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可用西米替丁等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时可用奥美拉唑、凝血酶等药物,也可用冰水加去甲肾上腺素保留灌胃,但高血压病人慎用。

  (4)对症治疗:开放伤常规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血清,有抽搐者予以解痉药,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

  2.早期手术以改善高颅压症状

  (三)ICU处理要点

  (1)机械通气要点之过度通气

  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通常采用过度通气以控制颅内压, 但不适当的过度通气可能诱使脑血管收缩,导致脑低灌流和氧供需失衡。

  A、其原因可能是血液中PaCO2降低改变了细胞外液的pH 值, 从而引起脑血管收缩。PaCO2降至20 mmHg以下时, 脑血流可降低至危险程度。此外, PaO2也在脑血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PaO2增高一方面有利于氧向脑组织的输送, 同时可引起脑血流的减少而对脑氧供产生不利影响。

  B、较高动脉血氧水平(PaO2 200~250 mmHg) 和中度过度通气(PaCO2 30 mmHg)可作为严重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过度通气的最佳选择匹配。

  (2)抗癫痫及低温脑保护策略

  (3)抗感染

  (4)营养支持 尽量使用胃肠内营养,昏迷病人可鼻饲要素流质,并发应激性溃疡者暂禁食,改用胃肠外营养。

  (5)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促苏醒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神经节苷脂的治疗使相当数量的病人获益,当然也可试用能量合剂、维生素、胞二磷胆碱、吡硫醇、吡拉西坦等药物。

  (7)并发症防治、高压氧治疗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