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春天出疹性疾病

冬春交替之际出疹性疾病发病率上升迅猛,特别是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的场所流行,同样是小疹子,麻疹、风疹、水痘、幼儿急疹从好发季节到临床表现却有些迷之相似,分得清还需知道以下这些。 ▼麻疹 1. 病原体:麻疹病毒 2. 传播途径:飞沫,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3. 流行病学:冬春季高发,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4. 临床特点: (1)潜伏期:6-18日,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2)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常以急性高热起病,可达39-40℃,甚至伴有惊厥 发热3-4天后出疹,发疹顺序为: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2-5日出齐,疹退后发烧逐渐退至正常 伴随症状:口腔颊部黏膜有典型麻疹斑(Kopliks’ spots);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 (3)皮疹特点:约2~4厘米大小,红色,初期压之退色,疹间为正常皮肤,疹退后留浅褐色色素斑,伴脱屑,约1-2周完全消失。 5. 诊断:存在流行病学史和满足临床特点即可临床确诊,非典型患者需病原学及血清抗体结果。 6. 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病弱患儿可早期肌注丙种球蛋白。 ▼风疹 1. 病原体:风疹疹病毒 2.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传染,母婴传播 3. 流行病学:冬春季高发,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 4. 临床特点: (1)潜伏期:14-21日,平均18天。 (2)表现: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 获得性风疹: 低到中度发热 发热1-2天后全身出现,躯干多而四肢较少,面部可有,手掌及足底无皮疹。约2-3天后疹退 伴随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常肿大明显 先天性风疹为孕妇感染风疹,经胎盘感染胎儿所致,可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或者死亡 (3)皮疹特点:呈淡红色,比麻疹略小,稍隆起,有压痛。疹退一般脱屑不明显。 5. 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血清抗体则对疑诊先天性风疹的婴儿意义较大。 6. 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无特效药物。 ▼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 1. 病原体: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 2. 传播途径:接触传染 3. 流行病学:全年或按季节出现,7-13个月发病率最高 4. 临床特点: (1)潜伏期:9-10日。 (2)表现: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 突发高热,>40℃,持续3-5日,后体温自然骤降 热退后发疹,发疹顺序:颈部、躯干→面部、四肢,约1-2日后疹退 伴随症状:最常见枕部、颈后或耳后淋巴结肿大,可伴全身乏力、呼吸道症状、鼓膜红斑 (3)皮疹特点:为压之可褪色的斑疹或斑丘疹,2-3mm,呈玫瑰色,有时可呈水疱状,疹退无皮屑。 5. 诊断:主要依据其典型特征:发热3-5日,随之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几乎无需实验室评估。 6. 治疗: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以支持为主。 ▼水痘 1.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传播 3. 流行病学:冬春季高发,儿童多见 4. 临床特点: (1)潜伏期:12-21日。 (2)表现:出疹前常有数小时至2天的前驱期表现。 低至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等 发热当天即可出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到不同阶段皮疹,红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约1-2周疹退。 (3)皮疹特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迅速成为疱疹,直径3-5mm,根基周围有红晕,壁薄易破,有痒感,1-2天后干枯,数日后加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5. 诊断:冬春发病,既往未患水痘,近2-3周接触过水痘病人,并有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6. 治疗:由于传染性强,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一般为对症止痒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避免搔抓。对于有并发症如脑炎、肺炎的幼儿则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静脉点滴,疗程7-10日。 实际上,麻疹、风疹、水痘最有效、常见的预防方式即为接种疫苗,除了麻风腮为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外,水痘疫苗作为二类疫苗,也可及时接种,预防感染。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