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疏忽的结石

病史资料 患者男,57 岁,因排尿不畅3个月,加剧3d伴血尿,来院就诊。   追问病史,患者 8 月前因术后长期留置导尿管5个月余,拔管后排尿不畅。查体患者神志清,一般情况好。 血尿是泌尿外科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不同的疾病引起血尿各有其特点 泌尿系统肿瘤:泌尿肿瘤血尿多为无痛性,出血量大,可有凝血块。疾病初期血尿为间歇性发作,血尿持续和间歇期长短不定,随病情发展间歇逐渐缩短致血尿呈持续性。肾肿瘤时85%有血尿,膀胱、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几乎有都肉眼血尿。 泌尿系结石:病人血尿常伴有有疼痛,镜下血尿常见,也有部分病人出现肉眼血尿,多为一过性,持续时间不长,但可反复发生。上尿路结石的肉眼血尿多伴绞痛,常在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后发生血尿,安静时血尿减少。 泌尿系结核:约90%病人有血尿70%~80%有肉眼血尿,血尿多为终末血尿(来自膀胱)也可为全程血尿(来自肾、输尿管或膀胱)。血尿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反复发生,血尿多与脓尿并存,多伴有尿路刺激症状。 泌尿系损伤:绝大多数病例都发生血尿,可有镜下血尿到大量肉眼血尿,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多数病例血尿轻重可反映损伤的程度。 泌尿系梗阻: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梗阻性疾病也可引起较大量的血尿 那么,这位患者到底是哪种疾病呢? 相关检查 尿常规:红细胞 20~30/高倍视野 超声表现:膀胱充盈好,腔内可见一枚略呈条状强回声带,大小约 5mm×2mm,两端不光整,后方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移动过程中其头端似分叉样。超声提示:膀胱内弧形强回声:异物可能(图 1)。行膀胱后尿道X线片,提示阴性。第2天行膀胱镜检查,膀胱内见一枚弧形蛋壳样结石,长度约 20mm。予以钬激光碎石,膀胱冲洗。 一探究竟——导尿管结壳 导尿管结壳(catheter encmstation,CE) 壳状结石在膀胱结石中较为罕见,常因导尿管留置时间超过4周,尿路内的细菌在导尿管表面呈生物膜性生长,尿液中的电解质、尿盐结晶和基质持续地在膜表面沉积凝聚,而在导尿管的侧孔、腔内、管身和球部形成,又称导尿管结壳(catheter encmstation,CE)。   CE 者常出现拔管困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明显肉眼血尿。本例患者导尿管留置5个月,拔管时困难,膀胱内见条状强回声,系拔管后 CE 脱落于膀胱内所致。由于其形状呈弧形,难以随尿液顺利进入尿道排出;当其嵌顿于膀胱尿道开口处时(图 2),即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症状。   本例误诊为异物的原因 ①声像图表现为弧形强回声,两端不光整,在移动过程头端可分叉,极似异物(因其随导尿管形状生成的),与平时所见的泌尿系结石差异很大;②CE 的声像图较为罕见,对此现象认识不足。通过仔细分析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长期留置导尿病史综合分析,可以减少不必要误诊,提高 CE 超声诊断正确率。 导致CE的相关因素 CAUTI 留置尿管引发的泌尿系感染在西方国家居医院感染之首(30%~50%),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占20.8%~31.7%,留置导管>14d者感染率为100%。插有导尿管尿路内的细菌除了可在尿液中浮游生长外,更重要的是在导尿管表面呈生物膜(BF)性生长,根据结石异质成核理论,尿液中的电解质、尿盐结晶和基质持续地在膜表面沉积凝聚,形成CE。 导尿管更换时间 对LTCP何时换管,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确定BF的形成速度,以此来决定换管间隔时间。研究发现,尿管留置约1周即可有BF形成,并随留置时间延长,BF的发生率增高,留置时间>4周者,BF形成不可避免。在此期间,应加入干预措施和控制换管间隔,达到延长导尿管使用寿命和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损失。   尿量的维持 有研究认为,要减少CE的发生,就应降低含钙镁盐的尿的浓缩,而这就要求LTCP增加液体的摄入,多饮水,保证尿量维持>2000mL/d。但是该研究忽视了换管时间的作用。将尿量和换管间隔时间结合在一起分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临床医生对CE的准确判断,尽早确定防治方案,避免有或无创检查及提前换管。 参考文献: 龚会凌,金敏建.超声误诊导尿管结壳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00. 于茂恒.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导管结壳危险因素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09 , 49 :36-37. 部分内容来源与网络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