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知识普及
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和减轻儿童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作为婴儿期疫苗,缺点是保护时间短,仅5-10年,既不能预防原发性结核感染,也不能预防成人肺结核,对成人肺结核的预防作用从0-80%不等,因此BCG不能显著降低结核病的传播。
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3天,接种部位的皮肤出现略微红肿,为非特异性反应,会很快消失,很多情况下新妈妈还没有来得及发现就消失了。接种后大约2周左右,通常90%以上的宝宝会在接种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有时出现白色小脓包,随后自行破溃形成浅表溃疡,有的出现少量流脓,在接种后8-12周后逐步结痂,痂皮脱落留下淡红色的疤痕,这就是“卡痕”,一般情况,整个过程历时2-3个月,无须特殊处理可自愈。
3%的宝宝在卡介苗接种后4-12周出现接种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持续2-3个月后可自行消退。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但是需要注意观察随访,一旦出现少见的超过3个月不愈合,或者罕见的全身播散等情况,需要采取治疗
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接种部位局部皮肤脓肿或溃疡;接种部位同侧腋下/同侧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脓肿形成、脓肿破溃、形成皮肤窦道,超过3个月仍未愈合。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给宝宝做脓肿或淋巴结穿刺,取穿刺液以及组织进行抗酸染色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菌型鉴定,以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通常提示为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鉴定考虑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病理活检考虑与卡介苗接种有关。
对于局部强反应或淋巴结炎的宝宝应予局部换药,脓肿引流等对症处理,暂停其他减毒活疫苗的接种,严重者以及长期不愈者可服用抗结核药物,建议利福平+异烟肼联用。不建议单用异烟肼,原因在于药敏结果显示目前中国BCG株普遍对异烟肼耐药。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有利于避免短期内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此外,因BCG对吡嗪酰胺天然耐药,故不建议使用。
与此同时,非常值得建议的是:需要筛查宝宝是否存在先天免疫缺陷的问题。
在极少数情况下,可导致全身BCG播散感染,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称为儿童播散性卡介菌病(Disseminated BCG Disease),其发生率虽低,但病死率极高,在国内外报道的病死率均高达60%以上。
播散性卡介菌病常见于免疫缺陷儿童,如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WAS综合症、高IgE综合症、高IgM综合症、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通路相关基因缺陷导致的单基因遗传分支杆菌易感疾病(这些基因包括CYBB, IL-12RB1,IL-12B,IFNGR1, ISG15,STAT1,IRF8等)。
对考虑播散性卡介菌病的宝宝应尽早筛查免疫缺陷,采取积极抗结核治疗,并尽早针对原发免疫缺陷进行治疗,比如干细胞移植,干扰素治疗等,需要结核科医生与儿科免疫科、血液科医生等多学科协同救治。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既会碰到因宝宝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家长着急带宝宝来看病的情况;也时有因接种卡介苗后未出现任何反应,家长担心疫苗是不是没有种成功而着急带宝宝来看病的,他们想知道这种情况需要不需要再补种。
通常以卡介苗接种后形成的卡痕作为卡介苗接种成功的标志,免疫成功标志则为接种后PPD皮试阳性。现实生活中。一小部分人无卡痕,文献报道无卡痕的比率为0.4%-53.3%不等。有研究观察到接种卡介苗后无卡痕者PPD皮试阳转率低。关于PPD试验在接种卡介苗后检测的意义,WHO认为对尽管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PPD反应不能作为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评价指标,但却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后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的标志。
那么对卡介苗接种后机体未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免疫失败的儿童,是否进行卡介苗补种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原国家卫生部有关文件规定,对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接种。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在高负担背景下儿童结核病患病率较高。基于国内结核病疫情的现状,赵爱华、王国治等专家建议加强对卡介苗接种效果考核,至少应对卡介苗接种后无卡痕的个体在接种后12周进行PPD试验,阴性者予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