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丨如何判断儿童哮喘已经到达有效控制?
儿童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疾病,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也许儿科医生在工作遇到的绝大多数患儿都是急性疾病,给予短期治疗后会很快好转,这种惯性思维始终影响着我们。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有时我们把治疗时间作为疾病有效的标准,无论疾病是否控制,就急于减量或停药。
之所以说这些,就是今天接诊的一名哮喘患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患儿5岁,1岁时开始出现喘息,至今已经喘息20余次,1周前又出现咳嗽、气喘在当地医院住院,给予甲强龙、多索茶碱及头孢治疗5天好转。患儿2岁时曾诊断为哮喘,开始吸入氟替卡松治疗,每日2次吸入1年,后减量为每日1次3个月,然后减量隔日1次3个月后停药观察,患儿在治疗的1年半中有5次喘息发作,停药观察1年中喘息发作更加频繁。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时间(疗程)”为导向的治疗,虽然治疗了1年半,仍有较多的喘息发作,患儿的哮喘并没有控制,本应升级治疗或延长治疗时间,然而医生选择的是迅速减量并停药,可想而知,患儿的哮喘一定不会达到理想地控制水平。
哮喘控制水平与吸入药物剂量和疗程都有密切关系,由于疾病严重程度、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不同,治疗时间都不相同,在我们哮喘专病门诊治疗的哮喘患儿中最长的已经治疗近十年,也有一些已经治疗5年以上,由于没有达到完全控制,仍然继续治疗。
达到控制是儿童哮喘治疗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也是“金标准”,没有达到控制就要继续治疗,且莫以治疗时间衡量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