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不做康复欠下的债,绝经后加倍偿还

m1. 膀胱膨出,布袋兜10年 张女士今年60岁,济南人。10年前,由于疾病原因,张女士不得不切除了子宫,从那以后,她就备受盆腔器官脱垂的折磨。为了尽量减轻垂坠困扰,她只能缝制了一个布袋,每天系在腰间,兜住脱出体外的阴道。由于膀胱膨出改变了位置,这些年来张女士一直都是站着小便。而暴露在外的阴道壁与衣物长期摩擦,表面已经溃烂,张女士只好咬牙坚持。最终,张女士到医院做了改良式阴道封闭术,这些难以启齿的痛苦终于一次性解决。 2. 为了健康放弃麻将,却也因为健康没跳法广场舞 饭后约上几个姐妹,到小区的广场上跳广场舞,是现在不少中老年人的生活乐趣。但有一些人,她们一跳动,下半身就会“滴水”,只能站在远处看着。今年59岁的陈阿姨就是其中一个,而让她不敢加入广场舞队伍的原因,就是患了5年的“尿失禁”。 退休后,陈阿姨就过上了搓麻将的生活。但因长时间坐着,出现了血管阻塞的问题,医生警告她说:减少打麻将的时间,加强一些柔和的锻炼。于是,陈阿姨和几个要好的姐妹组成了一支老年广场舞队,每天晚饭后相约到小区广场跳两小时。然而,第一天,陈阿姨就发现,只要自己腿一轻轻跳动,就会“尿裤子”,跳的幅度越大,尿量越多。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诊断为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在医生的问诊下,她才想起来,其实“尿裤子”的症状已经有5年之久,以前打麻将坐久了,起身经常会发现裤子有一点湿,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痛不痒,就没放心上。 3. 她一起身,子宫就脱出体外 今年57岁的李女士,是四个孩子的母亲。生完老二之后,就已经出现子宫脱垂的症状,但她并没有去看医生,又接连生了两个孩子。此后,随着年龄增长,她子宫脱垂的症状越发严重,最后发展到一站起身,子宫就会掉出体外。子宫脱垂让她非常痛苦,不仅影响日常行动,每天还需要仔细清洁消炎,一不小心就容易感染。 多年前家人已建议她去做手术,她觉得羞于启齿,迟迟未去。如今,她做了奶奶,要帮忙带孙子,却因为这个疾病无法尽心。终于,她鼓起勇气去医院做了手术,解决了这个困扰她20多年的问题,目前恢复状况良好。 4. 传道授业解惑半生,却害怕站讲台 孙老师,杭州人,50来岁的她是位大学教授。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她,却一年前已经被迫办理了内退,就因为这种难以启齿的问题。 夏天的时候,爱美的女性们陆续穿上飘逸的裙子,但就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对于孙老师来说却成了奢望。在周围人的印象中,一年四季里,她每天都穿着深色的裤子。可谁都不知道的是,女教授的深色裤子里竟藏着一条纸尿裤。 “我尽量不大声说话,因为情绪一激动,嗓门一大,下面就会控制不住,会漏尿”。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她有10来年的时间,起初漏的量不大,及时换掉护垫就好,可她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随后越来越严重,护垫换成了卫生棉,最后竟用上了纸尿裤。因为天天包裹着不透气的东西,然后里面又因为漏尿很潮湿,下身的湿疹问题也一直好不了,总是又红又痒。 有人说,闻香识女人,但孙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股尿骚味。于是,她开始减少外出,尽量避免跟别人打交道,性格也变得有些孤僻起来。最后,实在觉得痛苦,便去办理了内退。女教授总觉得自己得的是罕见的怪病,从不跟人说自己的病,也不太愿意找医生看看。直到后来,才明确诊断自己得的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尿失禁。 5. “缺席”的妈妈,并不是不爱你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的人, 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 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 给自身、家人带来数不尽的缺憾…… 国人坐月子观念根深蒂固,“隐私”问题害了无数妈妈 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相比,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的尿失禁,发病率不但更高,医疗费用也远高于冠心病、骨质疏松和乳腺癌等。据统计,中国20岁以上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高达30.9%,绝经后的女性,这项数据甚至超过50%。也就是说,你认识的每2位绝经后母亲,就有1位会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尿失禁。但平常的生活中,你看不到她们。因为,她们羞于让外人甚至亲人看到。 中国人普遍将尿失禁视为个人隐私问题,要么忍着不说,要么就是认为生育后多跑几趟厕所非常正常。一般到医院就医的患者,症状都已经十分严重,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女性年轻时多营养不良、多产、长期体力劳动造成盆底肌肉极度松弛,获得治疗的机会更加渺茫。 一胎不修复,二胎损伤更大 孕期子宫重量增长至孕前的近20倍,给盆底肌不小的压力、使其逐渐松弛,分娩后并不会马上恢复原样。 如果这时抓紧做康复训练,就可以让盆底肌“记住”孕前健康的状态,否则不管不顾、它就会记住孕期松弛的状态,等到定型以后,恢复的难度就大得多了。 据说,生过一个孩子的女性相比没生过的,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风险提高20%—30%,生过4个孩子的比一般女性的患病风险增加约11倍。 产后不做康复欠下的债,到绝经后已经太沉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