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注射后引起腋下反应性淋巴结炎诊断及外科治疗
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接种卡介苗后卡介苗病发生率0.54%~1%。卡介苗注射后引起的反应性淋巴结炎又称做结核性淋巴结炎,是因口服或接种卡介苗不当引起的婴幼儿期结核病的一种,是卡介苗接种的异常反应,本病的发生可能因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接种后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并非是机体感染结核菌所致,本病病程较慢,腋下及锁骨上窝淋巴节肿大且无周身中毒症状。一般新生儿皮内注射卡介苗后2周,局部形成水泡,见形成溃疡,6~8周后全身产生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一般无局部淋巴结肿大,PPD试验(72小时)如果超过10mm,说明已有结核感染。结核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接种疫苗的同侧腋下或锁骨上窝出现球形肿块,大小不等活动度可。辅助检查:X线胸片没有结核证据,PPD试验强阳性,家中无结核病患者。患儿以腋下肿块为表现的结核性淋巴结炎,需与以下疾病鉴别: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血液性疾病;肿瘤转移;腋下淋巴管瘤、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等。
传统治疗:婴幼儿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直接督导下的短程疗法,即DOTS将整个治疗分为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在医务人员直接督导下服用或注射药物。我国卫生部积极推广DOTS对提高结核治愈率以及节约药物收到明显成果。目前可供静脉滴注的药物有四种,即异烟肼、利福平、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另外链霉素可供肌内注射。因为后两种药物不适宜婴幼儿,一般只用异烟肼、利福平静脉滴注。卡介苗传统治疗适用二联(异烟肼、利福平静脉滴注)。抗结核治疗后,肿大之淋巴结可以明显缩小、质地变软、或出现小的破溃面,破溃处有白色黏稠汁脓性分泌物、干酪样坏死物质。病灶及多核巨细胞或朗汉斯巨细胞为主,局部可涂抗菌素软膏。局部皮下脓肿破溃而形成肉芽肿性溃疡,有形成不规则斑块损害、酷似狼疮,注射部位形成溃疡、和相应引流淋巴结肿大引起红肿转为破溃者口服INH、以化脓即需极早配合冲洗,扩创引流并用利福平外敷换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局部亦可用凡士林20%Na-PAS软膏,腋下淋巴结肿大单纯口服INH。肿大的淋巴结未破溃者行穿刺排脓仍外用20%Na-PAS软膏。抗结合病程一般在半年左右,出院后每个月门疹复查一次。为防止病情发展建议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各100mg分别稀释后静脉滴入,每日1次。国产利福平针剂为立复欣与异烟肼合用、有杀菌作用可以看出来传统治疗虽然有效,但用药时间较长、较为消极被动,肝肾等器官损害大。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手术直接彻底清除病灶;缩短病程,住院6~8天即可全愈出院;减少长期应用大量抗结核药物造成不良后果,避免肝肾损伤。
术中注意事项:①避免损伤腋下神经和血管、切开皮肤及皮下钝性分离,可以避免损伤腋区的神经和血管,特别是大血管及臂纵神经也要避免损伤、小的血管及臂纵神经小分支也尽可能不损伤。②创面范围大,肿物切除后遗留的腔隙也较大,术后及其容易感染及渗出,常规放置引流,防止切口积液感染。③避免污染切口后,术中不可钳夹淋巴结,导致周围组织水肿,术中尽可能减少负损伤。④尽可能将周围肿大的小淋巴节全部切除,以免复发,导致再次手术。⑤术中注意止血不留“死腔”,以免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导致切口长期不愈合。
卡介苗接种观点:正规接种避免医疗纠纷,接种卡介苗约有2%的婴幼儿产生异常反应,如发烧,乏力、经神不佳、烦燥不安、盗汗、腹痛、间歇性关节痛、消瘦、食欲减退等,接种局部红肿、深部脓疡、溃疡、肉芽组织增生等,淋巴结肿大,有的可产生脓肿和溃烂。结核性淋巴结炎发生原因,一般有三种观点:①局部注射卡介苗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正规皮内注射卡介苗浓度为0.5mg/ml,剂量是0.1ml,形成皮内发白水泡,为注射成功。或将皮上划痕的卡介苗液,误作皮内注射,可造成严重反应,产生全身症状并伴全身或局部淋巴节肿大。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苗,有一定毒力,皮内注射技术要求很高,剂量不足不能产生免疫力,剂量过大就可能产生毒素吸收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其本质就是结核病变。至今为止在动物试验中只有营养缺陷型的结核减毒活菌苗,显示出于卡介苗相当甚至更强的免疫保护效果,但这种疫苗的回复突变率应比较高,其安全性令人担忧。目前亦可研究构建双从营养缺陷的结核减毒活菌苗,即可能产生人为的淋巴节结核。②患儿机体反应性:病儿免疫力低下或缺陷,接种活疫苗可产生严重反应。因此,免疫低下或缺陷的婴幼儿一般不能接受活疫苗注射。接种死菌苗可以预防麻风病,甚至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力。目前在非洲正在进行www.yihu.com死菌苗预防结核病的研究。③基因疫苗:DNA疫苗在体内表达的结核杆菌蛋白能与MHC的I类分子结合,可以诱导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因此DNA疫苗对细胞内即生的结核杆菌应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