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睡眠无法解,何不艾灸调一调!
不寐,也称“不寝”、“不得卧”,现代称之为“失眠”,俗称“睡不着”。
叶天士《医效秘传》说:“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日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不寐虽有多种原因,但总的来说是由阳不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或辗转于床褥,良久不能入睡;或醒来之后而不能再眠;或眠而不稳,反复醒来;甚则通宵不能入睡。通常伴有头晕头胀,心烦焦虑,精神萎靡,健忘等症。
凡正常人的入睡,为阳与阴交,阴阳互相协调,处于静(相对的)的状态。如果营血不足,或因邪气扰乱,俱可导致阴阳不交,形成失眠。其发病脏器主要在心,但往往与脾、胃、肝、肾等也密切相关。
由于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情志抑郁,胃气不和,心肾不交,这几个原因造成失眠,我们都可以通过艾灸治疗失眠。
心脾两虚
症状表现:
夜卧难眠,梦多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兼有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口淡无味,胃纳不振,或食后腹胀,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艾灸原则:
培益心脾,补养气血。
艾灸穴位:
神门、心俞、脾俞、章门、三阴交。
随症加穴:
①健忘者,加百会,志室;
②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
艾灸说明:
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俞相配,可调理心经经气而宁心安神;脾俞与章门俞募相配,可培益后天之本,促进气血生化而滋养心神;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之所,可调理脾肾气机而协调阴阳,如此阴阳和谐,则失眠自愈。
阴虚火旺
症状表现:
稍寐即醒,或心烦不眠,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或口舌糜烂,心悸,头晕,耳鸣,健忘,或腰酸,遗精,舌质红,脉细数。
艾灸原则:
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艾灸穴位:
百会、印堂、神门、心俞、肾俞、神阙、三阴交、太溪。
随症加穴:
①心悸、汗出者加阴郄、后溪;
②腰酸、遗精者加精宫、会阴。
艾灸说明:
肾俞、三阴交、太溪滋养肾阴,水火得以既济,则可宁心安神;百会、印堂健脑宁神而清头目;神门、心俞清心泻火而宁心安神。更取神阙施以珍珠粉敷灸,可起到平肝泻火,宁心益志之功效。
痰热内扰
症状表现:
睡眠不实,心烦懊恼,口苦,头晕目眩,痰多,胸脘痞闷,恶心,喘促咳嗽,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艾灸原则:
化痰清热,宁心安神。以取手少阴、手厥阴、任脉、足阳明经穴和心脾背俞穴为主。
艾灸穴位:
神门、心俞、脾俞、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
随症加穴:
①头晕目眩者,加百会、风池;
②心烦懊恼者,加大陵、少府。
艾灸说明:
脾俞、丰隆健脾和胃而化痰;中脘、足三里和胃理气,清腑泄热;神门、心俞宁心安神。
情志抑郁
症状表现:
难以入睡,入睡则多梦易惊,善叹息,忧思烦闷,伴胸胁胀满,精神不振,舌苔薄腻,脉象弦数。
艾灸原则:
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艾灸穴位:
心俞、肝俞、胆俞、内关、神门、阳陵泉、期门、太冲。经验穴:飞翅穴(上飞翅,下飞翅,翅根)。
随症加穴:
①心肾不交者,加肾俞、太溪、通里;
②梦纭不宁者,加魂门、厉兑。
艾灸说明:
肝俞与期门俞募相配,疏肝解郁,佐以肝之原穴太冲以理气降逆;胆俞与胆之合穴阳陵泉相配,疏调胆经气机,胆气调畅则大息可止;内关宽胸理气;神门、心俞宁心安神。
胃气不和
症状表现:
失眠,脘腹胀满或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舌苔黄腻或黄糙,脉象弦滑或滑数。
艾灸原则:
和胃化滞安神。
艾灸穴位:
中脘、胃俞、足三里、丰隆、公孙、厉兑。
随症加穴:
①呕恶者,加内关;
②头晕者,加印堂、合谷。
艾灸说明:
胃募中脘与络穴丰隆和胃化痰;胃俞、足三里、公孙消积化滞,理气化湿;厉兑治多梦失眠。诸穴为伍,胃腑安和,则能入睡。
心肾不交
症状表现: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咽干,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健忘,男性伴有滑精阳痿,女性伴有月经不调,舌尖红少苔,脉象细数。
艾灸原则:
交通心肾。
艾灸穴位:
心俞、神门、志室、太溪、然谷、涌泉。
艾灸说明:
心俞、神门清心安神;志室、太溪,然谷、涌泉滋阴补肾,降火益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可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