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小常识
这时,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为主,常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莲子、山药等。忌食海腥鱼类、羊狗肉、冷饮等。 天气闷热也是湿热诱因上海中医医院内科陈平主任医师说,近来受闷热天气影响而夏季湿热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胸闷、呼吸不通畅,浑身乏力、疲倦、头晕、腹胀、胃口不好,燥热、出汗很多或有汗出不出等三类情况尤为多见。夏秋天气闷热,对人们生活和身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在闷热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时能量消耗较大,加上如果人体排汗不畅,造成湿气积聚,若疏于调理则容易导致湿热体质。
潮湿多雨也是诱因之一
在夏天特别是夏至后,很多地区都进入了雨季,如果身体素质不够好,湿热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要是脾虚再来凑凑热闹,就容易在身体内积累湿浊之气,特别是堆积在脏腑和经络里。这时,身体里的热就会不断炙烤这些湿浊之气,就像大热天用被子捂着东西一样,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化热”,从而形成湿热。因此,生活中,不要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还可以避免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
湿热或是吹空调惹得祸
室外温度升高时,人们都习惯躲到室内‘叹’冷气,有的还越‘叹’越冷,虽然免受酷暑之苦少出汗,却引来了一系列的病症。夏天人体的汗毛孔本来是张开的,人们每天都要在室内外进进出出,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后突然回到空调场所中,骤降的温度会让张开的汗毛孔突然关闭甚至堵塞,侵入体内的寒气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另外,在空调环境中,人不出汗了,还会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因而引发湿热病症。在夏天合理使用空调风扇很重要,空调温度不宜开得太低,白天应控制在24摄氏度以上,晚上控制在28摄氏度并伴有除湿状态,尤其晚上睡觉时不要直接吹风扇及空调风。
夏季养生先学会排湿毒
仲夏季节,潮湿的空气加上持续高温,人几乎天天在“蒸桑拿”,这样的季节最重要的是排湿毒。湿气通于脾。厚重的湿气把脾捆绑起来,叫做“困脾”,会出现头昏、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大便不成形、胃脘胀气、舌苔腻。
专家建议:芳香能够醒脾。将薄荷、生姜凉拌,稍微放点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过来,才能利湿。具体来说,恶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气水,吃参苓白术丸。舌苔腻、早上肚子偏大者,说明身体里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虚、脾不健运的表现,可吃薏仁山药粥或山药冬瓜汤。
湿毒分湿热毒和寒湿毒
脾胃湿热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状。祛湿热,可吃绿豆薏仁粥、西瓜皮丝瓜汤、凉拌苦瓜或苦菜汤,严重的可煮蒲公英绿豆水喝。
寒湿毒多见于冬天,但少数人长夏也会有,一般为寒凉体质的人,或因贪凉吃生冷食物、长时间开空调,体内会聚集寒湿毒,表现为大便稀、食欲差、舌苔白腻等,可用生姜散寒祛湿。
天气闷热夏季养生先学祛湿妙招
祛湿第一招:适当午睡,让身体更轻盈
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不睡午觉,殊不知,睡好午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夏季昼长夜短,有的白领人经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会吃宵夜、适当娱乐,夜生活延长。因此,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祛湿第二招:少食盐,帮助肾排水
要排水应少食盐。这一招仅针对夏日剧烈运动或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出汗较少的白领人群,则不合适。人体摄入的盐分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摄入的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产生水肿。若无明显排汗过多的情况,夏季仍应低盐饮食。其中,中老年人食盐摄入应少于普通人的摄入量,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
祛湿第三招:按摩排水,远胜桑拿
岭南天气闷热,常常闷得人一身汗,戏说为免费桑拿。专业桑拿是懒人排水招数,这种被动的出汗方式并不适合炎热的夏季,尤其不适合频繁采用。天气原因出汗较多还属于人体自然排汗,但是专业的洗桑拿的过程中,出汗过多,并不利于心脏健康,尽管这样可以加快加快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湿邪。洗温水澡,并稍稍按摩则是更为健康的排水方式。
温水澡能让身体微微汗出,配合简单的按摩手法,不仅可以起到排出体内湿邪的作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在运动后,待风干了汗液再用与体温相近的温水洗澡,也能起到一定的排水作用。
祛湿第四招:饭熟后要先放凉
在过去,人们煮饭都会有3个步骤:煮、滤和蒸。但是现在,人们有了电饭煲就省却了很多步骤,但是在养生方面来讲这些缺失的步骤对于人体的健康其实很重要。稻子是生活在水中的,它是带着湿气的,如果用电饭煲来做饭就会有更大的湿气,而带湿气的米饭进入胃部里面,会增大了脾胃的运化难度,湿气滞留在人体之中就会带来无穷的危害。
因此,在做饭时,饭熟了之后就应该打开盖子,让饭透透气,稍稍冷却,等湿气散去之后再吃。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天天都食用米饭,可以米饭与面食交叉着吃,这样就可以减少湿气的堆积。
祛湿第五招:调整生活作息
湿邪过重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腿肚发酸。而在排便的时候,大便会出现排便不畅、容易粘附在马桶上,小便的色、味就会特别重。这都是因为湿邪入体。
脾虚的人,舌苔会很厚,舌头两边没有锯齿状的齿痕,而且舌头很胖很大。有时候,咀嚼或说话是会不小心咬到舌头,这就表示出现了脾虚湿热的情况了。
应对以上问题,最佳的方法是调整饮食结构与生活作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少7小时,给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另外在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
祛湿第六招:站养生桩
站养生桩是如今调整身心最简单、安全的方法。它能够在根本上消除阳虚所导致的各种身心问题,比如,健脾、祛湿。
方法:
1、两脚保持与肩同宽,双手抱胸前,呈抱球的姿势,双腿同时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全身都要放轻松。
2、在站养生桩的时候,可以在心中冥想,到感到自己的手掌心有一种酸麻的感觉时,将胳膊举高或放低,高举时不过眉,放低时不过肚脐。两只手可以左右调整位置。
注意:站桩时间不宜过长,要循序渐进,初学者站10分钟就可以有效果了,之后可以渐渐加长时间。
夏日养生健脾祛湿:4个饮食小窍门
绿豆冬瓜茶可祛暑
饮食调养:宜进食具有清热祛暑、利湿功效的食物,可多饮西洋参茶、绿豆冬瓜茶等。
药膳可选择“夏枯草瘦肉汤”:夏枯草30克,猪瘦肉120克,法夏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将夏枯草、法夏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1.5小时,加精盐、味精,再煮一沸即成。有清肝泻火、消暑利湿的功效。
“三豆鳅鱼汤”防暑湿最佳
饮食调养:多吃温软食物,避免饥饱失调,食物以健脾化湿、益气消暑的为宜,如小米绿豆粥、绿豆汤、春砂仁、法夏、扁豆、冬瓜、西洋参等。
药膳可选择“三豆鳅鱼汤”:泥鳅300克,红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绍酒10克,炮姜10克,生姜5片。将泥鳅放入清水内,吐净泥土,宰杀,去鳃及内脏,洗净。将红豆、黑豆、赤小豆洗净备用;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将泥鳅放入锅中煎至7分熟后盛起备用。将煎过的泥鳅与洗净的红豆、黑豆、赤小豆、炮姜、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小火熬煮2小时,放入绍酒,调入适量精盐即成。有清暑祛湿,健脾的功效。
宜温养脾胃忌过食生冷
饮食调养:忌吃太多生冷,或因天热不愿进食,应多进食温软食物,温养脾胃,可多饮米汤,砂仁、法夏、苡米、芡实、红豆、扁豆等。
药膳可选择“赤小豆鸡内金荷叶粥”:赤小豆30克,鸡内金10克,鲜荷叶1张,春砂仁5克,粳米150克。将鲜荷叶洗净,切碎,连同鸡内金一同放入砂锅,加入清水1000ml,大火浇沸,小火熬煮20分钟,放入春砂仁后再煮10分钟,去渣取汁。将淘洗干净的粳米、赤小豆放入药汁中,添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有健脾利湿,清热消暑的功效。
清热祛湿消暑
饮食调养:宜多吃益气养阴,消暑生津的食物,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参、绿豆、玉竹、石斛等。
药膳可选择“薏苡仁橘皮粥”:薏苡仁50克,玉竹10克,橘皮5克,大枣10枚,粳米200克。将薏苡仁、玉竹、橘皮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同置于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待米烂粥稠即成。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生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