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小议......这就是中医

经文小议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按经络辨证,足阳为足背部之的动脉,脉当浮滑偏大(饱满)象,论中有"趺阳脉浮而芤 ,浮而涩,浮而大 浮而滑"之原文者,皆各有所指定 ,亦各有其临床之指示,但是此趺阳之脉者,惜少有志士证而论之。

   趺阳脉,太溪脉,太冲脉,人迎脉,气口脉等,皆属古人遍诊之法,尤其是趺阳脉者,以候后之"胃气",处于临床中之重中之重者,与祖国医学一脉相承,《内经》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后人又总结为:"得谷则昌,失谷则亡" ,《内经》又曰:"神者,水谷之精气是也",由此可知候趺阳脉者,实是以测"胃气"是也,更说明《伤寒论》者,一惯重视"胃气"的重要性和不可撼动的地位。

    今"趺阳脉卫弦"者,当属阳明病态脉的"浮滑洪大"的阳性热病脉,若浮滑洪大处稍"卫弦"的脉象时,说明邪气若仍然处于二阳病中的阳明病,属阳火气热较为沸腾之症 即论中所说的:"伤寒若吐,若下 ,六七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时时恶风,舌上干燥而烦 ,大渴,欲饮水数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属正宗阳明之为病,胃家实的前趋证状,脉自然是"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此皆脉症相符合之象。

     此趺阳脉卫涩,是已脱离正阳阳明之脉象,已属阴性的脉象,此卫脉主阳弱,主气衰,弦脉主阴,主饮,主寒,即论中所曰:"脉浮,滑,满,大,紧,数主阳结 ,脉沉,细,涩,卫,弦,弱主阴结",此趺阳脉卫,脉弦者,正是阴结 ,阴寒气冷以损阳气,也正是论中所曰:何谓脏结,答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名曰脏结",又曰: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者,难攻"等等,皆是在论阴性的脉与症,所以论中夹议夹述说:"法当腹满,"此腹满者,正"痞"的象形症状,李克绍教授说:可分而不可强分,之字句,他们的临床意义是同等级别的。

    这时论中就会针对"痞满"而出现了"诸泻心汤方症",让我们近情了解"痞满"的临床切贴性。

    如果不出现"痞满",在阴结的范畴里,二阴结,即太阴与少阴结,精血不能濡养时,必定出现:"大便难"以概而括之的广义症状的出现,也在说明大便难者,难在阴凝结未开 ,如同太阴病中的:"自利益甚"相呼应之,皆属进行性加重的病变过程,《内经》曰:"六腑者,主传化物,故满而不能实",满是传化物的代谢过程,此满而不能消失,就会向两胁下纵横部位发展,导致两胁下疼痛等症状者,皆是属于正虚,气寒的病机,而且这个病机是由下往上进行性波及的。

    最后得出结论是:"当以温药服之"者,正是太阴寒湿,少阴虚寒的病机。

此"当以温药服之者" ,《金匮要略》中有:"理中汤,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抵当汤,赤丸,吴茱萸汤,温经汤"等,这里的"温药"是属于广义的方药范畴。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