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烟雾病需要手术?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烟雾病需要手术?涂献坤
2019/10/20
在前一篇的文章,已经比较详细的介绍“什么是烟雾病?烟雾病可能会有哪一些症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目前已超过8千人。有几个朋友因为“头晕”、“手麻”担心是烟雾病来找我,我觉得不需要过分的担心,毕竟烟雾病是罕见病,如果发作比较频繁,可以考虑做个头颅MRI+MRA。
写烟雾病的相关文章其实主要目的并不是科普,而是让更多的还不熟悉烟雾病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神经组的同行们一起来重视和了解烟雾病。相信还有很多神经专科的医生还不能很好的定义烟雾病,这不奇怪,这种病以前罕见到甚至一年都碰不到一个。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烟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值得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影像科大夫们的重视。
我的这几篇比较通俗易懂,也极适合让已经明确诊断烟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阅读,等患者读完这几篇文章,术前的谈话就很轻松了。在和病人家属谈话的时候,我总是拿出自己的手机,一边讲,一边把手机里常用的几张图片指给他们看,病人家属就很容易理解如下几个问题:(1)烟雾病到底是什么病?(2)为什么大多数的烟雾病需要做手术?(3)烟雾病的手术是怎么做的?(4)手术能解决病人的什么问题?(5)手术不能解决哪一些问题?
一旦烟雾病诊断明确,是否需要手术?《2017年烟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发表,认为目前对烟雾病尚无有效的药物,阿司匹林的应用缺乏充分的临床依据,且长期使用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不少人会问,能否用介入的方法打通已经烟雾病已经堵塞的血管,或用支架植入撑开血管。专家共识告诉我们烟雾病或烟雾综合征患者不推荐对疾病的狭窄性病变进行血管内干预,包括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
既然内科药物治疗和神经介入均不能解决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问题,最后一步只能依靠神经外科手术来解决问题。外科手术是通过颅内-颅外血管重建手术的方式,使颈外动脉系统的系统流向颈内动脉系统,从而弥补脑组织血供的不足,一旦脑组织的血供改善了,烟雾病的大脑就不容易再发生梗塞了,也不容易再发生出血了。
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包括直接搭桥、间接搭桥和联合搭桥手术)是治疗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功能障碍的修复,更重要的是可预防反复发生的脑梗塞。对于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烟雾病患者,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也可以起到降低再出血概率的作用。因此,无论是缺血型的烟雾病,还是出血型的烟雾病,只要有相关的症状,都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烟雾病患者,可以观察,定期随诊复查,若病情有进展,也建议手术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头颅CTA或MRA检查不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也不会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因此,无症状的烟雾病患者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烟雾病患者被明确诊断时,已经是脑梗塞或脑出血后,甚至已经反复多次发生脑梗塞或脑出血,因此,绝大多数的烟雾病是需要接受搭桥手术的。
作者简介:
涂献坤
神经外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执业地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
个人简介: 涂献坤,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福建省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杨卫忠教授和石松生教授。日本東北大学脑神经外科访问学者,日本仙台广南病院脑神经外科访问学者,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从事脑血管病(烟雾病、脑梗塞、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转移瘤)及颅脑外伤等神经外科常见病的外科治疗,擅长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曾留学日本仙台(烟雾病的发祥地),与日本著名烟雾病专家藤村教授合作在国际上提出烟雾病搭桥手术的“分水岭漂移”理论,发表在《Neurosurgical Review》,并被《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引用。研究脑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十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计委中青年骨干项目、省高校杰青等7项,参与省部厅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7篇,获第十五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以第一作者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福建省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
就诊路径:
(1) 门诊:福建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每周一下午,涂献坤副主任医师门诊。
(2) 初次就诊患者可拨电话:0591-83357896(福建协和医院总机)转8404(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