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低血糖……………来源于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对于低血糖,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曾有过低血糖的经历。当突然出现饥饿、心慌、手抖、出虚汗、面色苍白、头晕、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的典型症状时,很容易想到低血糖。遗憾的是,低血糖并非总是以典型症状示人,所以不易被识破,有些患者因此而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次严重低血糖带来的危害,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带来的益处!

举止反常、语无伦次,误以为“精神病”

  张教授是某大学博导,待人接物举止儒雅,讲课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这天,在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张教授一反常态,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甚至还当众解开衣扣,扯下领带,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学者风度。直到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张教授有点精神失常,于是赶紧叫来校医,一查血糖只有1.4 mmol/L,立即推注葡萄糖,张教授意识很快恢复正常。事后了解到:张教授早上在家打了胰岛素,因为着急去上课,没来得及吃早饭,导致低血糖,于是才有了上述的一幕。

肢体偏瘫、言语不清,误以为“脑卒中”

  不久前,张大妈曾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以“急性脑梗”住院治疗,后来患肢功能完全恢复,半个月前刚刚出院。但就在前两天,家人发现老人有些口齿不清,而且右半边身体又不能活动了,马上将老人送到医院急诊室。医生开始怀疑是脑卒中,做了脑CT检查,没有发现新的病灶。随后医生了解到张大妈有糖尿病史,最近血糖不稳,自己擅自增加了药物剂量,于是立即化验血糖,只有1.4 mmol/L,立即静脉滴注葡萄糖,1 h后,张大妈不能动的半边身体才又能动了,原来低血糖也会引起假性“偏瘫”。

意识不清、四肢抽搐,误以为“癫痫”

  张先生年届不惑,近半年来经常于晨起后感觉心慌、出汗、头晕、乏力、饥饿等不适,继而出现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意识不清,症状持续0.5~1 h不等。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原发性癫痫”,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仍时常发作。后经内分泌科会诊及进一步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胰岛素瘤”。患者癫痫样发作,原来是由于胰岛素瘤导致的严重低血糖,引起大脑功能失调所致。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彻底痊愈。

心悸胸闷、恶心出汗,误以为“心脏病”

  李大妈患糖尿病多年,前不久因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在医生的建议下,改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不过,她最近又出现了新情况:经常于餐前及夜里出现心慌、胸闷发作。当地村医怀疑患者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但多次心电图检查均正常。后来,医生建议她在心悸发作时测一下随机血糖,随后的检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通过调低胰岛素剂量及加餐,李大妈的心脏病症状不再出现。

拿“高血糖”作挡箭牌,虚晃一枪

  王先生血糖控制还比较满意,但最近发生的事令王先生有些费解。近日空腹血糖总是偏高,加大晚餐前胰岛素剂量后,空腹血糖非但没降,反而更高。

  医生了解情况后,让他回忆最近半夜里有没有心慌、出汗等不适感觉,王先生说有时半夜感觉特别饿,但为了把血糖控制好,就忍着没加餐。于是医生让王先生半夜饿的时候再测血糖。半夜王先生一测血糖发现只有2.5 mmol/L,原来是半夜发生低血糖导致了次日早晨血糖反跳性升高(即“苏木吉”现象——监测夜间尤其是凌晨的血糖,确认夜间曾有低血糖发作,而后导致次日空腹血糖反跳性增高的现象)。于是,医生让王先生减少晚餐前胰岛素剂量,避免了夜间低血糖,第2天早晨高血糖也随之下降。因此,不能只看到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就盲目增加降糖药用量,以防病情雪上加霜。

专家结语

  低血糖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那些症状不典型的,辨识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梳理,还是能够找出低血糖的“蛛丝马迹”的。

  首先,不典型低血糖多见于老年人;其次,患者往往存在低血糖诱因,如进餐不足或延误、活动量大过于疲劳、药物剂量增加等;最后,不典型低血糖主要表现为大脑缺糖症状,如言语、行为、性格反常,嗜睡、昏迷等。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当立即测血糖,如果患者没有条件测血糖,应直接去医院就诊,以防万一。我们对待低血糖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