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理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理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给予加味理肠饮煎剂,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加味理肠饮组临床疗效显优于匹维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味理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加味理肠饮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为主要特征,但又缺乏可以解释的形态学或生化检查异常[1]。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比较多见,迄今为止,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异性,患者停药后易复发。笔者以疏肝健脾为主要治疗原则,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加味理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80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及病房患者。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2] 及《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 40例中,男18例,女22 例;年龄平均42.23?8.26岁; 病程平均3.11?1.59;年,对照组 40例中,男 21例,女 19例; 年龄平均41.15?9.62岁; 病程平均3.13?1.57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和中医症状总积分经卡方检验、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 主症见大便泄泻,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或加重;腹痛及胸胁胀闷或胀痛; 兼次症见脘腹痞满;绪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肠鸣;嗳气;舌苔薄白、白或白腻;脉弦、弦细或弦滑。
纳入标准(l)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20岁-60岁者;(3)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者;(4)同意并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不符合腹泻型IBS西医诊断标准者;(2)不符合中医肝郁脾虚泄泻诊断标准者;(3)2周内应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钙通道阻滞剂,抑酸剂,促动力剂,镇静剂等)的患者。 ( 4)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 5) 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 6) 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患者。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加味理肠饮水煎剂,处方:炒白术30g、山药30g、云苓30g、白芍15g、柴胡12g、陈皮12g、枳壳12g、香附12g、佛手9g、合欢皮24g、防风9g、甘草6g。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次,3次/日。连续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观察项目 每例患者制定一份临床观察表,详细记录患者服药清况,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统计中医症候积分,进行疗效评定。6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率。
3 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
远期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详细记录期间症状复发或加重情况,计算积分。
3.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3.3结果
3.3.1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中医症侯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痊愈 显效率(%)
总有效率(%)
试验组
40
6
16
15
3
55%※
90.25%※
对照组
40
1
8
19
12
22.25%
70%
注:经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对照组相比,※P<0.01。
3.3.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经t检验,显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加味理肠饮疗效优于匹维溴铵。
表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的变化()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试验组
40
15.74?4.31
5.62?3.95※□
对照组
40
15.68?4.16
10.50?4.45※
注: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比,※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P<0.01。
3.3.3复发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结果如表3所示),试验组在临床治疗显效的22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9.09%;对照组在临床治疗显效的9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44.4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加味理肠饮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表3两组复发率比较
组别
n
复发
未复发
复发率
试验组
22
2
20
9.09% □
对照组
9
4
5
44.44%
注: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相比,□P<0.01。
4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仍未形成有效的、理想的治疗方案,中医学里并没有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将本病归属于“泄泻”、“腹痛”的范畴。本病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等所致,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则横逆犯脾;脾胃虚弱和肝失疏泄存在于本病的整个发病过程,肝郁脾虚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故中医治疗多以抑木扶土、疏肝健脾为法,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
加味理肠饮由痛泻要方加减而成,痛泻药方疏肝健脾,行气止痛,在此基础上加入山药、茯苓健运脾气,化湿利湿;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合欢皮、佛手安神解忧、疏肝解郁;枳壳行气消胀,破气除满;甘草调和诸药,又配合芍药起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作用。加味理肠饮紧抓肝郁脾虚这一关键病机用药,标本兼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易激综合征诊治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 2003;42 (12):669-670.
[2] Camilleri M,Bueno L,de Ponti F,et al.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 130(5):1377-139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130-132.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第1版: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