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夫口中的阴阳到底是什么?
看过中医的朋友们,对阴、阳肯定不陌生,因为医生经常会说:xx阴虚、xx阳虚、xx火旺。但阴阳具体指什么?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感到疑惑 ,且听我为大家道来: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的涵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如《老子》说:“万物皆负阴而抱阳“。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灵枢�阴阳系日月》:“阴阳者,有名而无形“。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人体很多部分组成,西医学中分别给他命名为皮肤、肌肉、神经、血管、心肝脾肺肾等,而这在中医学中把它们称之为阴,因为它们是静止的,不动的。而它们的功能活动,比如皮肤的抵御外邪的作用、肌肉的收缩、神经电生理的传导、血管的缩张、心肝脾肺肾的功能活动,在中医学中称之为阳。当然在中医学中,阴阳无限可分。你比如说,心肝脾肺肾,心肺居上(胸腔),属阳,肝脾肾在下(腹腔),属阴。具体到每一脏腑,心有心阴、阴阳,肝有肝阴、肝阳、脾有脾阴、脾阳,肾有肾阳、肾阳……。
阴阳是互根互用的
阴和阳相互依存,没有阴,是没有阳。就如同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热,就没有寒。如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气血而言,气属于阳,血属于阴,血为血之帅,血为气之舍。没有气,血液就无法推动,也无法固摄在血管之中。没有血,无形之气就无法单独存在。阴阳的这种相互依存现象,我们称之为阴阳的互根互用。这种关系若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阳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是对立制约的
阴阳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其结果则是保持着动态平衡,在人体,则称之为“阴平阳秘“,保持着人体正常的健康状态。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发生了阴阳某一方面的偏胜或偏衰,即是疾病的形成。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所谓“物极必反“。阴阳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在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
所以说,阴阳只是我们中医学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的认识而已。《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在中医学中,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或阳来加以概括说明。”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听到中医口中的XX阴虚、XX阳虚的原因了。当然这只是初步诊断,后面还要根据不同的表现,结合脏腑辨证,分别确定是肾阴虚、心阳虚,还是肝肾阴虚,心肝火旺(阳盛),胃热炽盛(阳盛)……。
本文由安徽省中医院陈际连医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搜索公众号《陈际连健康讲堂》或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