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耳鸣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耳内有响声”的经历,有人说像嘟嘟汽笛声,有人说像吱吱蝉鸣样;有的持续发作,有的波动不定。它不仅能引起睡眠障碍、心烦、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工作和生活,还常常是耳部及某些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假如真的总出现耳鸣,我们该警惕哪些疾病呢?

临床上来就医的耳鸣患者多为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称为“主观性耳鸣”。常见病因主要由听觉系统病变和(或)其他系统病变共同产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外耳病变:如外耳道被异物、耳垢、肿瘤、真菌病或炎症肿胀等堵塞,均可产生耳鸣,其轻重与堵塞程度有关。(2)中耳病变:咽鼓管病变、急慢性中耳炎、肿瘤等,也可见于鼓室硬化和鼓室内血管病变等。其中耳硬化症引起的耳鸣,开始为间歇性低音调,以后逐渐加重,并可转变为持续性。(3)内耳病变:梅尼埃病、突发性聋、耳硬化症,药物、噪声、感染所致的内耳损伤,多属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4)听觉中枢系统的病变:如听神经瘤常有强烈的高音调耳鸣。(5)噪声性耳鸣常属高音调,病程较久者多为持续性耳鸣。(6)其他系统病变引起的耳鸣: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以及头部外伤引起内耳震荡等。

相对于“主观性耳鸣”而言,也有另一类耳鸣,不但患者自己能听到,他人也能够听到,后者被称为“客观性耳鸣”。由于耳部或耳附近肌肉阵挛所致者,为低音调断续的咔嗒样或嗡嗡样声响。血管异常包括颈动脉体瘤、外耳道巨大血管瘤、颈静脉球体瘤突入鼓室;动静脉瘘、血管异位等均可引起客观性耳鸣,其特点为低音调吹风样搏动性,其搏动与脉搏一致,且常为单侧。 咽鼓管异常开放,听到吹风样耳鸣,频率和呼吸一致。

如果出现耳鸣,应针对病因检查和治疗。临床上选择对耳鸣所做的相关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放射影像学检查等。治疗上,除发现有外科病变,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外,一般都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掩蔽、松弛疗法、习服疗法、心理治疗等。

总之,耳鸣不容小觑。耳鸣的患者多习以为常,严重者妨碍生活和工作才选择就医,我们建议一旦发生耳鸣,应引起警惕,及时就医,采用科学正确的诊治方法,尽早摆脱耳鸣的困扰。

         调节情志,保证睡眠,清淡饮食,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