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支原体伤宝宝:之二

如何与细菌性肺炎区别开来

了解了这么多支原体与细菌的差异,那么各自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不是也有不同呢?

从理论上讲,应该有一些区别。比如说吧,支原体主要借助于飞沫传播,故在学校、幼儿园这类人口密集的地方容易引起小流行,即同一时段有多个宝宝患病,高发季节甚至可占到全部小儿肺炎的30%到50%。

再如,支原体潜入宝宝呼吸道后并不立即“显山露水”,而是暗下毒手,待2~3周后才有感染症状“亮相”,也就是潜伏期较细菌性肺炎更长一些。

另外,支原体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以咳嗽为例,初期干咳少痰,以后逐渐变成顽固性剧咳,伴有少量黏液样痰,夜间尤为厉害,特别是大宝宝半夜可来一阵猛咳,类同于百日咳,小宝宝则以喘憋和呼吸困难更为明显。虽然症状较重,但医生检查却没有细菌肺炎那样的肺部湿罗音、胸片大小片状阴影等阳性体征,用听诊器听上去最多不过是呼吸音增粗,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等支气管炎症改变,很容易误认作感冒而延误病情。

更为糟糕的是,支原体的侵袭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直接进犯、分泌毒素以及免疫损伤等方式进犯肺外器官,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进犯皮肤粘膜引起斑丘疹和疱疹(发烧期间);进犯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呕吐、抽风、大小便失禁(起病10天左右出现);进犯心血管引起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进犯胃肠道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进犯泌尿器官引起血尿、蛋白尿;进犯血液引起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进犯关节引起关节炎等。

瞧瞧,支原体感染可不是盏省油的灯,给宝宝招来的麻烦与痛苦绝对小视不得哦。

选对抗菌药

如果将理论上的差异照搬到临床上,你会大失所望,因为同为呼吸道感染,支原体与细菌、病毒的表现差不多,甚至被误认作感冒而致较长时间错用药物(如北北那样)。而要改变这种误诊误治状况,确认系支原体为患,只有通过医学检测手段方能如愿,具体就是采集患儿的痰液或咽部分泌物(医学谓之咽拭子)做细菌培养,或者抽血检测支原体抗体,只有细菌培养有支原体生长或血液检测到支原体抗体阳性方可确立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一般说来,有以下情况之一就须做支原体检测:出现小流性疫情、久咳不愈、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疗效差、咳嗽重但医生检查体征少等。

支原体感染一经确诊,首要举措是调整抗菌药,虽说红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等皆有效,但毒性大,宝宝不宜。相比之下阿奇霉素较好,每天服用1次即可,应列为首选。另外则有罗红霉素、甲红霉素等可供选择。用药剂量要足,疗程要够,一般需连用2~3周,以免复发。同时配合祛痰、平喘、供氧等药物与措施。若有肺外器官损害症状,也要对症处理。

不妨配合中药服用,发挥调动免疫功能,促进排痰,减轻咳嗽等辅助作用,中西医结合以加快康复。

食疗也给力,如柚子北芪瘦肉汤(柚子肉、白菜干、北芪、猪瘦肉各适量煲汤喂食)、小白菜腐皮红枣汤(小白菜、豆腐皮、红枣各适量烧汤喂食)、百合薏米粥(百合、薏米煮粥喂食)等。

最后一招是做好家庭护理,如使用空调等设施,将室温控制在18~20℃,湿度保持在60%左右,有利于病孩排痰;保持口腔卫生与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食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多喂水等。

预防为先

支原体感染完全能够预防,医学专家已经研发出了疫苗正在试用中。在疫苗正式投入使用前,不妨采用综合措施,多管齐下设防,保护宝宝远离支原体。要点有:

*鼓励宝宝多到户外绿地等自然环境中活动,以提升免疫力;

*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及锌的食物。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医生指导下添加提升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如富含免疫球蛋白的牛初乳等;

*留心天气预报,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玩具与用品经常消毒;

*少去人多拥挤的场合,必须去时要戴口罩,并尽量缩短停留时间;

*幼机构内如发现病儿立即隔离。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