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全身疼痛 当心肌纤维痛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性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广泛的压痛点,可继发于外伤,各种风湿病,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各种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这一类纤维肌痛综合征被称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如不伴有其他疾患,则称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症。   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身体的左、右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骨骼(颈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同时疼痛时才认为是全身性疼痛。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疼痛。压痛点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处;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至第7颈椎横突间隙的前面;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恰在交界处外侧上缘;臀部上象限,臀前皱襞处;大粗隆后方;膝内侧脂肪垫关节折皱线的近侧。同时满意上述2个条件者,可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本病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睡眠障碍   约60—90%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易醒、多梦、晨起精神不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精神紧张、环境噪音均可加重纤维肌痛综合症症状。   2.神经递质分泌异常   已发现血清素(serotonin,5-HT)和P物质(substance P)等神经递质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清素的前体是色氨酸、食物蛋白中的色氨酸在肠道被吸收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部分呈游离状态。游离的色氨酸可被载体携带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然后,在5-HT能神经元中经羟化和脱羧作用生成5-HT。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在部分被突触前神经末梢重摄取,部分经线粒体单胺氧化酶作用生成无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胺苯环庚烯(cyclobenzaprine)可5-HT向5-羟吲哚乙酶转化,增加5-HT浓度,故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有一定疗效。相反,给予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mine)会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样疼痛,停用这种药物后,疼痛消失。物理或化学刺激可诱导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产生明显的皮肤充血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可能与存在着持续的末梢伤害刺激有关。由于这些刺激,皮肤多型伤害感受器反射性地从神经末梢释放病理量的P物质,后者又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及一种神经源性炎症(neurogenic inflammmation)。   3.免疫紊乱   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反应物沉积,肌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提示有急性血管损伤;组织缺氧及通透性增强。患者常述的原因不明的体重增加,手弥漫性肿胀及夜尿增多可能与通透性增强有关。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在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升高。接受IL-2治疗的肿瘤患者会出生纤维肌痛综合征样症状,包括广泛的疼痛、睡眠障碍、晨僵及出现压痛点等。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如疲乏、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它需要下列几种疾病相鉴别。   1.精神性风湿痛   纤维肌痛综合片易与精神性风湿病相混淆,但两者有显著不同。精神性风湿有带感情色彩的症状。如把疼痛描述成刀割炎烧样剧痛,或描述为麻木、发紧、针扎样或压迫性疼痛。这些症状常定位模糊。变化多端,无解剖基础,且不受天气或活动的影响,患者常有精神或情感紊乱,如精神神经病、抑郁、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区别两者是重要的,因前者更难处理,常需精神病专家治疗。   2.慢性疲劳综合征   包括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特发性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疲劳、乏力,但缺少基础病因。检查患者有无低热、咽炎、颈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测定抗EB病毒包膜抗原抗体IgM,有助于鉴别二者。   3.风湿性多肌痛   表现为广泛性颈、肩胛带、背及骨盆带疼痛。但根据血沉快、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滑膜活检示炎性改变、对激素敏感等特点,可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相鉴别。   4.类风湿关节炎   均有全身广泛性疼痛、发僵及关节肿胀的感觉。但纤维肌前综合征的关节无肿胀的客观证据,它的晨僵时间比RA短,实验室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血沉、关节X线片等。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分布范围较广泛,较少局限于关节,多位于下背、大腿、腹部、头部和髋部,而RA的疼痛多分布于腕、手指和足趾等部位。   5.肌筋膜痛综合征   肌筋膜痛综合征亦称局限性纤维炎,易与纤维肌前点征相混淆。但两者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上都有不同之处。肌筋膜痛综合征有激发点,与纤维炎不同,没有广泛的疼痛、僵硬感或疲乏等症状,除非合并其他疾病,纤维肌前综合征一般无实验室异常。但有报道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IL-1水平增高,自然杀伤细胞及血清素活性减低,脑脊液中P物质浓度升高。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单纯使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 ,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激素类药物对本病亦无效。三环类抗抑郁剂 ,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多虑平等 ,对治疗一般有效 ;其中以阿米替林疗效最好 ,应用阿米替丁10-25mg和环米扎林10-20mg等解除忧郁、帮助睡眠 ,可使疼痛减轻.若与萘普生合用 ,止痛效果更佳。有报道用安定、维生素B_1、布洛芬加小活络丸 (或大活络丸 )治疗有效 ;中医辨证施治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它治疗 :如局部交感神经阻断、痛点封闭、经皮神经刺激、干扰电刺激、针灸、按摩等均可试用.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