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享

中国胸外科发展简史  高尚志 刘彦国 耿庆 赵珩 王俊  引用本文:高尚志,刘彦国,耿庆,等.中国胸外科发展简史.中华外科杂志,2015,53(1):27-32.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祖国医学对民众的保健事业及民族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外科学却一直是她的薄弱环节,自明清以来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阶段;尤其是在胸外科方面,一直少有记载。 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迈入现代外科学时期,其开始呈现出不同特点:现代外科学立足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科学,同时以实验外科为手段来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 胸外科手术具有风险大、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对麻醉及呼吸控制要求严等特点,是外科学中起步较晚的一个学科。我国胸外科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时间上稍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卓越成就、欣欣向荣的学科。 探索尝试(1934—1949) 1934年,董秉奇(1900—1955)在上海工学院附属红十字会医院率先开展肺结核的外科治疗,在13个月中做了120例胸廓成形术治疗肺结核,病死率仅1.7%,明显低于国外报道。 1937年9月21日,王大同在北平协和医院用肺门止血带法为1例22岁的女性支气管扩张患者成功施行了左肺下叶切除术,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肺叶切除术。 1941年3月14日,张纪正(1905—1984)在北平协和医学院,使用肺门血管支气管分别处理法为1例49岁男性肺癌患者成功实施左全肺切除术,这是我国首例全肺切除术。 1947年初至1949年底,我国胸外科奠基人之一黄家驷(1906—1984)在上海国防医学院、中美医院和上海澄衷医院共开展了50例肺切除术,病种包括肺囊肿、肺癌、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等肺部外科常见疾病。 在食管外科方面,1940年4月26日,年仅30岁、时任北平协和医院主治医师的吴英恺(1910—2003)在麻醉医师马月青的配合下为1例58岁的男性食管癌患者成功实施了经胸食管癌切除术及胸内食管胃弓下吻合术,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食管手术,仅比西方同类手术报道晚2年。但1949年以前,国内食管手术仍然开展较少,且术后病死率较高。 在胸部创伤方面,1940年张超味在我国首先对1例右心室刺伤的患者成功进行了修复,这是国内首次有记载的严重胸外伤患者的成功手术治疗。 这些手术在当时中国国内具有开创性,在国际上也较为先进。在当时国内时局混乱、医疗设备缺乏以及人们对胸部疾病和手术认识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胸外科的先驱者能勇于挑战、不畏艰辛开展胸科疾病的外科治疗,确实难能可贵。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