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尿的认识
对血尿的认识
血 尿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二种。肉眼血尿是指肉眼所见尿液呈血样或洗肉水样或带有血凝块者;镜下血尿则仅能在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
[诊断]
1、血尿的诊断
血尿的诊断标准:(1)离心尿(10ml中段新鲜尿,1500r/min,离心沉淀5分钟,取沉渣一滴置载玻片上于高倍镜下观察,RBC≥3个/HP,(2)尿沉渣红细胞计数>8000/mm3,(3)12小时尿细胞计数RBC>50万个。
须与假性血尿鉴别,服用含有色素的食物或药物如大黄、利福平、苯妥英那等,使尿色呈淡红色或红色;新生儿尿中尿酸盐可使尿布呈红色,其他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行尿液镜检即可确诊。
尿液中混有0.1%以上的血液时,便呈肉眼血尿的特征。血尿常见于尿路炎症(急性肾炎、肾结核、尿道炎等)、结核、肿瘤,有白细胞时则表示有炎症;蛋白阳性、尿沉渣中有肾上皮细胞、管型等时,应考虑肾炎;特别是有红细胞管型时,是肾实质出血的佐证。影响因素有:(1)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假阳性;(2)分析试纸不仅可以测试红细胞,还可以测试血红蛋白,因此,当血红蛋白破裂时,可引起试纸测试结果与镜检结果的不一致,应加以区别。(3)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它能竞争性夺取试带中过氧化物的氧,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因此,测试时应使用具有抗维生素C干扰能力的分析试纸。(4)尿路感染时,由于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易使测试结果产生较高的假阳性。
2、血尿来源的诊断
区分肾小球性血尿或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病变部位在肾小球。非肾小球性血尿,来源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称非肾小球性血尿。
相差显微镜检查尿RBC形态检查是目前鉴别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最常用的方法。当尿RBC数>8?106/L,其中异形RBC(环形、靶形、芽胞形等)>30%,应视为肾小球性血尿。尿中尿蛋白定量>500mg/24小时,常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常在呼吸道等感染后出现或加重;可伴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非肾小球性血尿多不伴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有血丝血块,尿异形红细胞多<10%。
[鉴别诊断]
(一)肾小球性血尿
1、急性肾小球肾炎 有链球菌感染前驱史,典型表现为肉眼血尿、少尿、浮肿,高血压,血沉增快,C3补体下降,ASO增高,重者可有高血压脑病、循环严重充血表现。大多恢复良好。
2、IgA肾病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最常见,常在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出现,可伴有蛋白尿,部分表现为肾病。部分患者血中IgA增高,确诊需肾活检。
3、薄基底膜病 又称良性家族性血尿,常有家族史,表现为单纯性镜下血尿,常在呼吸道感染后血尿加重,无肾功能异常。确诊需肾活检,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均匀变薄。
4、遗传性进行性肾炎 又称Alport综合征,大多为X-性连锁显性遗传,血尿为主要表现,后期可伴蛋白尿。可伴高频区神经性耳聋,及眼部病变。男性患者早期出现肾功能不全。确诊需肾活检,电镜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或劈裂。
5、各种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肝豆状核变性及其他风湿性疾病,有原发病表现。
(二)非肾小球性血尿
1、特发性高钙尿症 儿童中常见,占儿童单纯性血尿病因的1/4。高钙尿症是指尿钙排出明显增多,每日尿钙>01mmol/kg,无明确病因,血钙正常者称为特发性高钙尿症。患者多为镜下血尿,也可有肉眼血尿,反复发作,可伴有尿路结石。尿Ca/Cr>0.21, 24小时尿钙>0.1mmol/mg可确诊,并可作钙负荷试验区分肾病型和肠吸收型。
2、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又称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受压,变窄,淤血而表现发作性血尿、腹痛,或直立性蛋白尿。B超显示LRV受压,主动脉左侧方的LRV的直径大于主动脉正前方的LRV直径的3倍以上可诊断。
3、尿路结石 发作性肉眼血尿伴腹痛或肾区绞痛。肾脏B超或腹部平片可协助诊断。
4、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或膀胱三角区的炎症常会表现为肉眼血尿,多伴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尿中伴白细胞。用抗生素前须做连续2次中段尿培养,并作菌落计数可帮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