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狼疮性
肾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2013年11期
字数设置:3000 | 加书签 | 我的书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涉及多种器官、多个系统受损的慢性系统性自身性免疫性疾病,其具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缓急不一’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血清中含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病程多呈现出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等特点[1’2]。狼疮性
肾炎(LN)是指在SLE的基础上有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和(或)伴有肾功能异常,或仅在肾活检时发现有肾小球
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1 LN临床诊断进展2012年ACR指南[3]将LN定义为:有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出.现有持续性蛋白尿会0.5 g/d,即尿蛋白(3 )或(和)出现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同时,对于临床上确诊SLE的患者如果出现尿检异常、肾功能各项指标异常和/或进行性减退时均应考虑到狼疮性
肾炎(LN)。
除了目前临床常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外,以下一些血清免疫学指标对于进一步明确LN的诊断和病情发展变化情况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参与肾脏疾病炎性反应过程中重要的趋化因子,尿液中Mcp-1的水平与狼疮性
肾炎的病理分型与疾病活动严重程度具有密切相关的意义,可作为一项无创性诊断检测[4]。(2)LN患者中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SLE非
肾炎患者相比较高,AnuA相对于抗dsDNA抗体,在SLE的诊断中具有相同的特性,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预测价值1)1。
(3)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也是SLE的特异性标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均在LN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6]。(4)AnuA是由核小体刺激机体而产生,抗dsDNA抗体其亲和力高更易与双链DNA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而致病,与抗Clq抗体一起,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增加SLE的诊断特异性,而且抗Cl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
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可能对LN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
血浆clq与抗Clq抗体水平可以反映SLE严重程度,Clq水平的降低与抗Clq抗体水平的升高与儿童LN密切相关,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81。(5)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评价SLE疾病活动与鉴别LN与非LN的一个参考指标[9]。
(6)IgGl和lgG2升高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且IgG2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严重程度,有临床诊断价值。同时,血清抗dsDNA抗体可以作为LN活动的临床监测指标[m]。(7)尿%微球蛋白(a,-MG)、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G(IGU)及尿&微球蛋白(P2-MG)以上各项尿微量蛋白测定,能反映SLE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害与损害的程度,可以作为SLE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11]。
(8)2012年ACR指南还指出[3]:尿蛋白与肌酐的比值的一半,可以替代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指标。尿沉渣中的主要部分(除去感染等因素外,高倍镜下尿液镜检>5个红细胞和(或)5个白细胞)可以替代脱落细胞的检测。
以上一些检测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LN患者疾病活动与缓解的情况,同时,LN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不均一性,常常取决于其病理改变的分型及分期。当前临床上通常使用2003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和肾脏病理学会联合制订的国际标准(ISN/RPS)分型[12]。
2012年KDIG0指南?、ACR指南[3]、EU-LAR指南M41均建议:LN的治疗应基于组织病理基础,没有肾活检禁忌证的患者均应行肾活检。
2 LN的治疗2.1药物治疗2.1.1激素类:糖皮质激素(GC)在超过正常生理剂量时,具有非特异性抗炎、抗休克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但其不良反应要引起临床重视和早期预防。有实验表明1&:在实验性狼疮性
肾炎的小鼠中,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者环磷酰胺治疗,可以保护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可延缓肾小球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提高药物对足细胞的肯定性疗效
2012年KDIG0指南示[B]I型LN与尿蛋白3 g/d的II型LN患者,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CNI(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III型和IV型LN初治建议激素联合CTX或MMF,如在初治的3个月内病情进一步发展(肌酐或尿蛋白升高),可更改为指南建议的其他初治方案,必要时的再次肾活检可作为后期治疗的指导和评价。
2.1.2抗疟药:羟氯喹其主要的作用部位是巨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具有滤光、免疫抑制、抗炎、激素、抗氧化等作用。羟氯喹通常起始量为400 mg/d(或者200 mg/d)通常在用药2~3个月产生影响,治疗1~2年后可以逐渐减量。
其能轻度改变肾功能,使肌酐清除率降低10%?]。
2012年KDIG0指南示:羟氯喹在无使用禁忌症时,可用于所有LN患者(ACR指南也g/kg。
2.1.3免疫抑制剂2.1.3.1烷化剂环磷酰胺(CTX)目前联合泼尼松冲击治疗LN疗效肯定[17],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出血性膀胱炎和恶变[18]、血液学改变、性腺抑制[19]等,因此研发合适的辅助药物或代替药物也很有临床意义[20]。对于LN的治疗[3],研究表明,大剂量静脉CTX每月冲击1次,共6次,在以后的2年内每季度冲击一次的治疗方案比6个月的短期治疗方案效果好。
再应用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3~6个月的维持治疗显示有较好远期疗效。氮芥具有免疫抑制和调节作用,有报道示,地塞米松联合氮芥短疗程循环冲击治疗IV型狼疮性
肾炎,可以缓解症状[211,虽然目前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但在严重狼疮性
肾炎的治疗中确实有效[W。
2.1.3.2环孢素(CS)对于T-细胞依赖性免疫机制如移植物排斥和某些自主免疫更有效,可以口服和静脉注射,初始计量为3.5-5.0 rag/(kg?d),疗程约为6个月,对肝肾均有毒性,还可致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高血钾…]。有研究示,低剂量的环孢素A治疗弥漫性增生性的狼疮性
肾炎的日籍患者,可以降低临床狼疮的活动性,有效改善蛋白尿[22]。
2.1.3.3硫唑嘌呤(AZA)对T细胞的抑制较强,对红斑狼疮浆膜炎,血液系统病变和皮疹疗效较好,在明显活动的、完全进行性的
肾炎的治疗中不如CTX或氮芥,在早期
肾炎和快速静脉推注CTX以后的维持治疗中可能有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激素与环磷酰胺的用量[16]。
2012年EULAR(欧洲风湿病联盟)*[M1:III~IVA或A/C(?V)型LN患者应接受麦考酚酸(MPA)或低剂量静脉注射CTX联合激素治疗,对于有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的可以应用大剂量CTX,同时选择性应用低剂量的硫唑嘌呤(AZA)。
2.1.3.4霉酚酸酯(MMF)主要有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性腺毒性较环磷酰胺弱。其活性代谢物霉酚酸可以选择性地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抗体产生并抑制细胞黏附分子的糖基化。
研究表明123、与CTX相比,MMF诱导活动性LN缓解率高,治疗后尿蛋白、狼疮活动性、抗核抗体、抗DNA抗体阳性率及不良反应率均降低。
2012年ACR指南示[3]:对于III型和IV型LN,推荐激素联合口服MMF或静脉注射CTX,认为MMF和CTX的效果相当,相关研究示,MMF(2~3 g/d疗程6个月)在黑人和西班牙裔患者中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