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落会致盲吗?发病率高吗?一旦出现怎么办呢?怎么预防呢?别急别急!眼仔一一为您解答~
视网膜本身分为两层,它的内层是感光层,可以感知外界射进来的光线,然后把信号传导到大脑,让我们看见这个清晰美好的世界。
视网膜的外层是色素层,起遮光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暗箱。眼球的后半段是一个暗箱,暗箱里充满了玻璃体。
在年纪小的时候,玻璃体是透明的、胶冻一样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不断地向液体状态发展。一般到了45岁以后,它几乎成为了水样的状态,就很容易跟视网膜分开。
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如果玻璃体跟视网膜有异常粘连,或是有外力的作用,包括突然受到重力导致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这个时候就很容易造成视网膜的裂孔,一旦出现裂孔,玻璃体的液体就会进入裂孔,从而导致视网膜脱落。
也就是说,玻璃体变成液体后,一旦视网膜上有孔,液体就会进入,逐渐把视网膜从地基上面分离开来,这就是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会致盲吗?
是的。如果液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导致整个视网膜脱落,就会处于一种失明的状态。眼球会慢慢塌陷,也叫眼球萎缩,不但会致盲,而且还会导致面部外观的改变。
45岁以后,玻璃体就会慢慢液化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一直处于不断液化的过程。一般老化从30岁开始,到了45岁以后,基本上都液化了,然后就会“塌陷”,“塌陷”的过程中,就会跟视网膜分离。
那我们是否可以理解成,视网膜脱落通常跟年龄大的人有关呢?
是的,我们知道了视网膜脱落的原理,就会了解发生的年龄。但近视患者也不容忽视,因为近视发生液化的时间会更早,脱落的时间也会提前。
视网膜脱落的高发年龄段是多少?目前发病率高吗?
如果是正常眼球,一般45岁~60岁这个年龄段发病率比较高,而对近视患者来说,发病时间提前到20岁~40岁。
据国内外数据显示,视网膜脱落的发生比例每10万人中有10~20人发生,平均15~17人。
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是一个促发因素,假如眼球处于静止状态,玻璃体是不会牵拉到视网膜,但如果眼球突然运动,玻璃体运动快于视网膜运动,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牵拉,导致裂孔。
哪些人还需要特别注意视网膜脱落的问题呢?
中老年人、中高度近视患者,还有特殊职业的群体,比如羽毛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或是跳水运动员,他们从事的运动冲击力非常快,作用非常大,会加重牵拉,所以这部分人就是视网膜脱落的高发人群。
另外,外伤也会导致视网膜脱落,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硬化或是血管炎、免疫性的疾病,也会导致视网膜产生疾病,最后导致视网膜脱落。所以要引起重视。
视网膜脱落前期很难被发现吗?有哪些信号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呢?
视网膜脱落在发病前期是有信号的。首先可能有玻璃体的脱离,脱离的早期症状是飞蚊症。
很多人会觉得眼前有一只蚊子在飞来飞去,加重的时候会产生闪电感,相当于打雷前的一道亮光闪过,这就是玻璃体牵拉视网膜产生的一个刺激。
如果这个时候及时到医院,只需要接受安全方便、价格也较低的激光治疗就可以。
一旦错过了治疗时机,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一些暗影,比如眼前有一个黑影遮挡的感觉,这个时候视网膜已经开始脱落了。
一旦开始脱落,视野缺损,没法感光,如果液体进入,影响到眼后极部视力最敏锐的地方——黄斑,当液体很浅的时候,会有变形的感觉;液体特别深了,视力下降就会很明显,也就看不见了。

有没有一些预防的办法,让我们尽量远离视网膜脱落呢?
人群有预防的意识很重要:
第一,定期检查,比如中老年,发生飞蚊症时,就应该主动到医院去检查;300度以上或度数更高的近视患者,也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第二,避免剧烈运动,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球类运动是最忌讳的,还要避免一些重力的冲击,比如跳水、拳击等运动。
那在饮食上可以怎么改善来预防呢?
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类的食物,但一般来说影响不大,更多的还是在生活和运动中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