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痛风的六个误区



        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痛风是一种最常见的代谢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以尿酸增高为显著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饮食结构不均衡,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显示,南方普遍人群高尿酸血症高达26.8%,北方达25.3%。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总数已超过8千万,痛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但在临床中,很多痛风患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痛风的治疗造成困扰。

误区一:只要关节不痛,血尿酸水平再高也不用管它。

        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控制高尿酸血症,将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并由急性转化为慢性。尿酸盐晶体沉积导致痛风石形成,一般认为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痛风石的发生率越高,影响越严重。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的发生和发展。

 

误区二:治疗痛风的药物,对肝肾毒性大,能不吃,尽量不吃。

        与炎症和高尿酸血症对机体的损伤相比,治疗痛风的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可说是“小巫见大巫”。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可以早期处理。但长期高尿酸血症对肾脏、心脑血管等内脏器官持续慢性损伤不可逆转,最终导致尿毒症、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误区三:治疗过程中,如果痛风发作越来越频繁,说明病情加重,治疗方法不对。

        当出现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但痛风发作却越来越频繁的情况,这是由血尿酸水平的骤然下降引起关节滑膜或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晶体脱落,而诱发的痛风发作,而非病情加重或治疗方法不对。

 

误区四:血尿酸降到正常后,不需继续服用降尿酸药物,只要控制饮食就行了。

        停止服药后,尿酸代谢和排泄就会逐渐恢复原态,仅通过饮食控制,大部分患者血尿酸又会升上去,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嘌呤摄入,不能改善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和内源性尿酸生成。当尿酸降至目标水平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维持量,然后长期维持治疗。

 

误区五:秋水仙碱副作用大,痛风急性发作时,口服几片苏打片和别嘌醇就行。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以镇痛为主,若既往未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此时不建议加用,因会导致血尿酸水平波动,使关节炎更难控制。痛风发作时,建议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若镇痛效果不佳可加用非甾体类药物(最常用的是吲哚美辛)。 

 



误区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打几天吊瓶就好了。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所有抗生素除抑菌、杀菌外,并无调节自身细胞免疫的功能,因此所有抗生素对痛风均无治疗作用,但抗生素的副作用却难以避免。更有甚者如青霉素、链霉素、抗结核药物等,不但对缓解痛风症状毫无帮助,反而通过抑制肾脏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加重痛风病情。因此,痛风发作时,除非经过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判断确实合并了感染,否则不要使用抗生素。

 

        另外,注意喝酒真能喝出痛风来。

        首先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啤酒是靠谷物发酵而成的,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嘌呤。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爱好喝啤酒的人容易得痛风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那些喜欢喝啤酒就着海鲜的人,经常采取这样的饮食搭配,诱发痛风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因此患有痛风的病人要严格禁止啤酒的摄入。其次是喝酒精含量较高的烈性洒,白酒、黄酒多数也是由粮食酿造的,其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嘌呤,饮用过多也就是摄入嘌呤过多,从而产生的尿酸也会增多。同时,人们在喝酒时通常会进食大量的高嘌呤食物,都会诱发痛风的发作,因此也应禁止饮用。

        每天喝啤酒1000毫升以上的人,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

        每天喝烈性酒100毫升以上的人,罹患痛风的危险是常人的1.6倍。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