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怎么补钙和维生素D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重量的1.5%~2.0%。其中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钙对维持神经兴奋性的维持、血液凝固、肌肉收缩和舒张、腺体的分泌、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钙主要受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与1,25–(OH)2–D3的共同调节,钙的吸收也需要一定的磷,磷缺乏也会影响钙的吸收。钙和磷的比例为2∶1,钙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肠道与泌尿系统,皮肤汗液也有一定量的排出。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钙(36~40毫克/100毫升)和适当比例的磷。?

       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共同作用,维持血钙的水平稳定,它是钙磷代谢的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维持钙和磷的正常水平。这对正常骨骼的矿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以及体内所有细胞的功能都是必需的,同时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改变机体对感染的反应。



       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母乳中维生素D的水平较低。维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给,又可经适宜阳光照射皮肤合成。父母应该尽早抱孩子到户外活动,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的制剂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尤为重要。对于早产儿、双胞胎、冬节或梅雨季节出生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如果小婴儿缺乏钙,同时也缺乏维生素D,那么就出现骨质软化症和佝偻病,表现:多汗,易惊甚至出现手足搐搦。久之骨质软化导致乒乓球头颅,肋缘外翻,肋串珠,四肢表现为手镯、脚镯,X形或O形腿 。



根据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钙的摄入量为:

●0~6个月       

       婴儿每天钙的生理需要量为300毫克,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生后6个月内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这是因为母乳中的钙足以满足婴儿对钙的需求,且母乳中的钙、磷比较合适,易于对钙的吸收,其吸收率高达60%-70%。每100毫升母乳含钙34毫克-40毫克,一般乳母每天的泌乳量为800毫升-1000毫升,因此其中含的钙足以满足6个月内婴儿对钙的需求,母乳中的钙主要来自于骨骼钙,因此建议乳母每天补充钙的生理需要量(约1200毫克),这不但可以满足骨骼和混溶钙池对钙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乳汁中对钙的含量,减少乳母自身发生骨骼钙的缺失。



●7个月~1岁       

       因为母乳摄入量明显减少,钙的浓度也相应地减低,辅食增多,考虑到增长需要及辅食钙吸收率较低的原因,每天需要摄入钙400毫克 。

●1~3岁      

      每天发育需要钙600毫克。

维生素D的摄入:

       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根据研究表明,初乳平均每升维生素D含量为16.9国际单位,成熟乳中平均每升母乳含维生素D26国际单位,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季节和南方的梅雨季节,因为孩子户外活动少,不能进行日光浴,单纯依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孩子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D,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失,引起孩子维生素D缺乏型佝偻病,孩子会出现精神以及骨骼方面的变化。因此,母乳喂养的孩子必须每天额外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



具体补充方法如下:

● 0-6个月纯母乳喂养宝宝        

       从生后7-14天开始每天给予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600-800国际单位。

●7-12个月母乳喂养宝宝     

       每天需要额外补充钙100毫克、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但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添加辅食;一般婴儿食品厂生产的食品都强化了钙和维生素D等一系列营养,因此也要计算上所吃辅食中的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的部分才是需要补充的。

●1-3岁仍然吃母乳的宝宝(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可以到2岁或以上)       

       每天需要补充钙600毫克,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如果母乳和食品中钙的含量不足600毫克,建议补充不足的部分。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