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胃石症

植物性胃石主要由于食入各种难以消化的水果、蔬菜、植物纤维等与胃酸作用凝集成块所致,在各种胃石中最为多见。进食柿子、黑枣、山楂、石榴、葡萄、香蕉、芹菜、海带等均可形成胃石,其中柿石症较多见。

由于柿子中含较多鞣酸,在胃酸作用下,鞣酸与蛋白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同时柿子中的果胶、树胶遇酸也可发生凝结,并将果皮、纤维及食物残渣胶着在一起形成凝块,许多凝块可互相黏结积聚形成巨大团块状的胃石。 尤其是成熟的、未脱涩的果实或果皮中鞣酸含量更高,进食后易发生胃石。

若上述食物与鱼、虾、螃蟹等高蛋白食物一同食用,会增加胃石发生的风险。有文献报道,胃石症患者常有空腹进食上述食物的病史,提示空腹进食这类食物是胃石的成因。如空腹时食柿子、山楂后饮酒更易形成胃石,因为乙醇能加速蛋白质的凝固,饮酒量越大,酒精度数越高则越易形成胃石,且形成速度越快。

治疗方案

1. 药物保守治疗

多采用发泡剂,抗酸抑酸剂,胃动力药,中药辅助方案;

2. 内镜下治疗

多采用胃镜下圈套器直接勒除。

质软:直接粉碎或者分成小块随粪便排出;

质硬:5% 碳酸氢钠 20 mL,多点注射,胃石松软溶解后,胃镜下圈套器直接勒除;

其他:超声碎石,微波碎石,高频电刀碎石,激光破坏碎石等。

3. 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动物性胃石,胃石并发胃大量出血、穿孔、肠道梗阻者,以及保守治疗或内镜治疗失败后。

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5 cm 的植物性胃石,有研究报道,患者连用可乐 4 天,每天总量 2000 mL,分 5 次服用,第 5 天复查胃镜:32 例患者中 31.25% 胃石消失,56.25% 胃石较前变小、变软。但在药物保守治疗中,可乐与碳酸氢钠治疗效果有待评价。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