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养生!

        11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气“小雪”,在文人的诗词歌赋中,这是一个伤感的季节;但在小编的眼里,它是个浪漫的季节。因为此时各地的景色会来得更绚丽而多彩。

        身在南方的我们虽然基本与雪无缘,但满眼的绿色与只在此时盛开的花朵也为这季节添色不少。特别是这任性的天气,今天还是摇曳的小短裙,后天就换羽绒裤伺候了,还有那南方所独有的“水南天”,能在冬季还感受一把......蓝瘦,香菇。那么,如何在这浪漫的季节依然美丽而健康?中医养生方面都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用尽体内的洪荒之力为大家悉数整理了以下几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情志篇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多参加娱乐活动,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小编非常赞同清代医学家吴尚的一句话:“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二、起居调养篇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不应当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

三、饮食篇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主收藏,人们想在此时开始进补,这美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不熟悉进补的真谛,盲目进补,而造成虚者更虚,实者更实者也大有人在。那么该怎么补呢?

冬令进补以补阴为主

        这是因为在经过漫长的春夏炎热之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阴气,再加上气候干燥,又使阴气受损。如果在冬季补阳,更易造成阴精的虚损,出现阴阳两虚。另外,冬季以闭藏为特征,人体顺应大自然秋冬闭藏的特点,注意留存阴精,切忌助阳耗精的助阳兴阳之品。虽然,冬令补阴并非是单纯服用补阴之品,而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以确定体质的阴阳盛衰。阴虚者虽然补阴无疑,而阳虚者则应分清单纯阳虚还是阴阳两虚。

        哪些人需要冬补:

        (1)阳气虚弱者:阳虚者冬令常会流清涕,手足冰冷,易生冻疮,小便清长,夜尿频频,大便溏薄,阳物不举。这类人可用制附子、干姜、人参、羊肉等供食之。

        (2)易患冬令病者:一些慢性病人,每逢寒冬容易发作,如慢性支气管炎,每年秋冬发作,咳嗽气喘,还有冻疮尿多症等。这类病为脾肾亏虚、阳虚外寒,可用温药和之,如制附子、肉桂、肉苁蓉、海马、狗肾、人参、甘草、枸杞子等结合使用。

        (3)防春夏病:冬令进补并非一劳永逸,但终究有利于健康。一年中春夏最容易患病,如冬季保养的好,春夏病可以少发。故冬季应增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可食用鱼类和牛、羊、狗肉,以及人参、黄芪、桂圆、红枣等。只要脾胃吸收好,进补后能使人储备更多能量,从而增加免疫抗病能力。

        (4)养生益寿者:养生益寿除了注意起居和保养精神外,善于进补也很重要。冬令进补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小雪节气,饮食调理上要注意滋补肝肾、清泻内火和保养肌肤。为此,特别推荐一款甜点:

        黑芝麻红枣粥--男补肝肾女润肤

        很多人小时候都喝过黑芝麻糊,那暖暖的芝麻糊香让你总有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黑芝麻红枣粥是小雪节气比较适合的养生食疗粥,配料有粳米150克、黑芝麻20克、枣(干)25克、白砂糖30克。

        具体做法是:黑芝麻下入锅中,用小火炒香,研成粉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红枣洗净去核;锅中加入约15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和红枣,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烂熟;调入黑芝麻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四、防病篇

        虽然进入冬季,柳州的天气却还是乍暖还寒,甚至还能出现个“水南天”,气温在27至12度间反复跳跃,寒湿之气不断侵袭着我们。此时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容易被病菌侵袭。小编提醒大家,由于气温陡然下降,很容易引发三种疾病:

        一是呼吸道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感冒、肺炎、哮喘、流感都是这个季节需要重点防范的疾病。

        二是天气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增高,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出现心率失常、心绞痛,并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当多饮用温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避免情绪激动,大喜大悲尤不可取。

        三是不少老年人开始出现血管硬化,弹性变差,寒冷、劳累、情绪变化等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大脑出现缺氧状况,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俗称“中风”。因此,老年人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引发疾病。如果要锻炼最好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循序渐进,而且不要从事太过剧烈的运动。

五、自我保健篇

        常按“太溪”保健康

        四季养生的原则是: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告诉大家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从名字不难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如果肾水充盈,精液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滋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揉按“太溪穴”较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面部按摩促睡眠

        每晚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掌,而后将双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睛明”。“攒竹”、“瞳子髎”等穴位;然后两手分别向两侧额角后而下,食指经“耳门”穴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至40次,可治疗神经衰弱症,促进睡眠。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