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不知道谁是病人,如何做好防护?(转载自裴洪岗医生)
出门不知道谁是病人,如何做好防护?
疫情以来,看着持续增多的病例数,大家出门会特别紧张,可能觉得周围谁都是潜在的病人,尤其是听说有的病人还可以没任何症状之后。
所以碰到需要出门的情况,会想戴口罩、手套,甚至穿雨衣,恨不得把自己全身上下用保鲜膜包起来。真的需要这么紧张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还是需要知道两个主要问题:
一、这次的病毒是怎样传染的?
这次因为是新发现的病毒,所以对它我们还不完全了解。但因为它是冠状病毒,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其它冠状病毒,尤其是感染性和致病性比较接近的,比如导致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的冠状病毒,来推断它的传播方式。
另外基于对目前的1万多例的病人的发病规律的观察,尤其是在采取了控制聚集的防控措施后,新发病例主要来自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者,判断这个病毒应该和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症一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是合理的。
飞沫传播主要是通过喷嚏、咳嗽时排出的飞沫,落在对方的鼻子、嘴唇上,或者被吸气吸入的。虽然喷嚏时飞沫最远可以到8米,但大的飞沫主要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约2米(6英尺)范围内,所以目前认为人传人主要发生在2米范围内近距离接触。
当然,2米以外有没有可能性呢,当然也有,但机会会很小。另外,手接触到病毒,没洗手又摸了嘴巴鼻子眼睛,也可能发生感染。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推测人际传播应该是通过飞沫、接触和污染物发生的。
二、哪些人是传染源?
绝大部分传染病,比如流感、手足口病等,都是在有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所以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的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潜伏期的病人,或者无症状的恢复期病人,甚至全程没有症状的隐形感染者,也可能可以有传染性。
包括这次的疫情,已经有一些无症状的携带者导致传染的报道,但就总的确诊病例而言,这部分病例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可能不是主要的传播者。
了解了这两个问题后,我们就更好理解应该怎么去防护了。
不出门呆在家里隔离,只要家里没有病人,就不用担心,这自然是最好的。但现实是绝对不出门,不和任何人接触是不现实的,比如要买吃的,要丢垃圾,不得不去工作等等,如果出门该怎么防护呢?
1.和人保持距离
比如保持1米,甚至2米的距离,就可以尽可能减少互相传播。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病毒完成感染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走进一个病人2米范围内呼吸一次就会感染的,更不是吸入一个病毒就会感染的,只有比较长时间和病人在密闭的空间呆着,才需要担心。在路上和病人擦肩而过,完全不需要担心,这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写过。(见:在路上和新型肺炎病人擦肩而过,需要担心吗?)
2.注意手卫生
虽然应该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但手接触了病毒,不管是门把手上,还是口罩上收集的,还是粪便排出(目前尚未确定确定)的,如果不洗手再接触口、鼻、眼,还是可能会感染的。
3.戴口罩
因为是飞沫传播,大家想着通过口罩阻挡过滤掉病毒,就可以避免感染,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是因为,口罩的防护效果有限,而且只有在正确地佩戴后才可能会有点用,否则会形同虚设,而且会因为触摸口罩,口罩处置不当等问题造成病毒扩散,这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写过。(见:疫情以来,最重要的那个防控措施一直没被重视)
所以,对于没有呼吸道症状的人,除了在国内,目前所有国家都没有建议普通民众戴口罩来防护的,除非是去医院这样的病人比较聚集的场所,甚至是明确不建议,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最近针对这次疫情发布的口罩使用指南里的意见。
4.戴手套
一次性手套确实可以保护手的卫生,但一次性手套体感很差,大部分很难习惯长期戴这种手套。如果没有卫生意识,手套被污染后随处摸一样可以传播病毒,如果戴着被污染的手套摸了口眼鼻同样会引发感染,所以不建议。核心还是要注意手卫生,手脏了及时洗手。
5. 穿雨衣
对于普通衣服,即便在路上沾染了少了的病毒,在干燥的有空隙的纤维上,病毒也存活不了,而且即便少量的病毒在衣服上,你不像口罩那样搁在口鼻上,也基本不会造成危害,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出趟门带了满身的病毒回家。
如果实在很担心,把衣服挂在阳光下上晒晒,或者通风处吹吹就好,把雨衣当防护服一样穿完全没有必要。
最后,我们最主要要知道的是:
1.飞沫传播主要发生在密切接触者之间,也主要是认识并比较亲近的人之间。
2.有症状的病人才是主要传染者,有咳嗽、喷嚏症状的病人应该自己戴口罩,我们也应该远离有呼吸道症状的人。
出门如果是长途一直坐在病人身边,需要有所担心。日常的下楼扔个垃圾、买个东西、或者到人少的公园逛逛,或者坐公交、地铁上班,只要和人保持距离,尤其是有症状的人,不长时间交谈,日常注意手卫生,就不需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