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秋燥,按按这些穴位!
初秋暑气未消,秋阳余炎,气温仍然较高,但秋季昼热夜凉,天气干燥,“燥邪”就成了秋天的主要致病因素,燥邪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秋燥”。秋燥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即:干、热、咳。
针对秋燥,大家有很多方法,比如吃当季的蔬菜水果,喝蜂蜜水......都是一些好办法,今天我专门来谈一谈通过按揉穴位来达到去秋燥的目的。
干
“燥胜则干”,燥邪容易伤人津液,出现组织器官缺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唇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干燥,甚至脱落、口渴便秘等等。
热
初秋夏季余热未尽,如果久晴无雨,最容易出现燥与热混合致病,表现为咽喉肿痛、皮肤疖肿、牙龈肿痛、鼻出血、发热等热性疾病。
咳
燥邪致病,首先犯肺,容易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咳嗽、少痰、气喘、胸闷等表现,使原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等肺系疾病的人病情加重。
防干3穴位
照海、 太溪、 三阴交
选照海、太溪、三阴交3个穴位,每天按摩、敲打各2-3次;也可以艾灸各穴10分钟。防止或减轻燥邪伤津所造成的“干”。
照 海 穴
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按摩照海穴还可以治疗:咽喉干燥,失眠,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学艾灸。
太 溪 穴
具有补肾滋阴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阴虚体质者。此穴还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月经不调,失眠,健忘等。
三 阴 交 穴
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肺阴虚和肾阴虚者。还可主治失眠,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等。
防热3穴位
合谷、曲池、液门
选择合谷、曲池、液门3个穴位,每天按摩、敲打;也可以艾灸各穴5分钟;防止或减轻燥邪所造成的“热”象。
合 谷 穴
每日按压,不拘次数。按压合谷穴还可主治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
曲 池 穴
每天按摩2~3次,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等。
液 门 穴
每日按压,不拘次数。可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主治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龈炎、口干舌燥、夜间口渴等。
防咳3穴位
膻中、天突、太渊
选择膻中、天突、太渊3个穴位,每天按摩、敲打;也可以艾灸各穴5分钟;防止或减轻燥邪伤肺所造成的“咳”。
膻 中 穴
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天 突 穴
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太 渊 穴
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按摩以上穴位时,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穴位上,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按压力量以穴位下面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