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但由于临床医师对其概念、临床特征、诊断标准等缺乏了解,类似患者长期被冠以“精神性头晕”或“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延误。因此,正确了解本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等尤为重要。目前,有关PPPD的临床研究还仅仅局限于欧美少数几个研究中心,他们认为,PPPD多见于中年女性,易合并焦虑和抑郁,神经质人格和内向型人格是PPP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中国目前尚缺乏此病的相关研究文献。因此,探索有关中国PPPD患者的临床特征,针对我国PPPD患者开展相应临床治疗尤为重要。有关PPPD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仅仅停留在社会心理学层面。本世纪初,Staab教授等研究认为,PPPD多发生在急性前庭功能障碍性疾病、惊恐发作或心理应激之后,由于担心类似眩晕在某种情况下再次发生,以至于担心过度导致身体再适应障碍,进而转化为持续性头昏不适,而迄今对其分子病理机制尚无相关研究报道。基因多态性在多种疾病中的发病机制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PPPD患者临床多具有神经质人格,神经质人格受遗传和环境交互影响,根据神经生物学模型的研究理论,多巴胺系统是与人格特征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经生物学系统。文献报道多巴胺受体D2 (DRD2)基因尤其是Taq IA基因多态性被认为与神经质人格相关,而DRD2TaqIA基因多态性是否参与了PPPD的发病,目前未见此类文献报道。另外,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修饰方法之一,他通过组蛋白和DNA修饰而不改变基因组序列的方法来调控基因表达,也成为近年来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尤其在肿瘤、变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中,DNA位点甲基化成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PPPD作为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较大的一类疾病,局部位点的DNA甲基化,包括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可能与该病发病相关,目前尚缺乏二者相关性研究资料。根据上述研究,推测:(1)我国PPPD患者临床特征可能同样包含诸如女性多见,合并焦虑等特点,神经质人格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否同样合并较高抑郁、同样具有内向型人格迄今不得而知,是否具有其他未知的临床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如果DRD2 Taq1A基因多态性与PPPD相关,提示DRD2 Taq1A基因多态性参与了PPPD发病机制。(3)如果DRD2基因起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在PPPD患者中明显升高,说明遗传或环境因素参与了PPPD的发病。对多巴胺受体D2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进行相关性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PPPD患者的影响,为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打下分子生物学基础,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第一部分 中国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特征分析摘要 目的:PPPD是一种慢性头晕,有关其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的报道逐年增多,但在中国尚缺乏类似文献报道。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和探讨中国持续性姿势和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1-10月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头晕门诊和住院病房确诊的PPPD患者26例,对照组25例来自同期住院的急性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未经SSRI类或SNRI类药物治疗并且3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包括年龄等14项内容。量表评分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HADS焦虑量表、HADS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特质量表(EPQ),所有资料均输入心理测评系统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配对比较t检验,统计学意义水平定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