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艾灸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穴位艾灸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PGS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2012年8月~2015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符合食管癌贲门癌术后PGS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单盲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两组患者治疗第1、7、14、21天的胃瘫主要症状指数(GCSI,由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进行症量化)评分,胃管胃液引流量、胃动素数值,建立档案。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艾灸(取神阙、关元、气海、中脘)进行治疗,穴位艾灸2次/1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7天为一疗程,应用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7天为一疗程,应用3个疗程。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第7、14、21天GCSI评分,胃管胃液引流量、胃动素数值均有显著变化;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7、14、21天GCSI评分,胃管胃液引流量、胃动素数值,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两组治疗后第7、14天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0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PGS,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更有效。结论 穴位艾灸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PGS,标本兼治。

   术后胃瘫综合征(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 是指以术后胃排空障碍、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简称胃瘫,是手术后一种常见的早期并发症。目前国内研究多从中医药方面入手解决,忽略了传统理疗穴位艾灸对于PGS的应用。本研究应用中医传统针灸穴位与艾灸相结合的艾灸穴位疗法治疗PGS,结果发现穴位艾灸治疗PGS,具有标本兼治突出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南阳医专二附院收治符合食管癌贲门癌术后PGS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治疗前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0-80岁,平均61.93?7.79岁,病程8.35?1.30天,其中食管癌35例,贲门癌25例,采用单盲对照法随机分为二组如下:治疗组:30例,年龄40-80岁,平均(63.3?8.13)岁;病程7-12天,平均(8.20?1.32)天。对照组:30例,年龄40-80岁,平均(60.5?7.31)岁;病程7-12天,平均(8.50?1.28)天。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等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I评分、胃引流量、血浆胃动素测定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1.1诊断标准依据:PGS诊断标准:①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史;②胃引流量超过800m1/天;③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④经过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机械性梗阻;⑤无明显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⑥无引起胃瘫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⑦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⑧手术7天后出现上述症状者。

 1.1.2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者;②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胃排空功能障碍者;③经胃镜或消化道造影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证实为胃排空功能障碍者;④符合上述PGS诊断标准者;⑤依从性好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如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及我院我院验方中药通腑承气汤灌肠治疗(1次/3天),治疗中有手术指征及时手术干预。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艾灸(取神阙、关元、气海、中脘)进行治疗,穴位艾灸2次/1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7天为一疗程,应用3个疗程,观察疗效,进行评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7天为一疗程,应用3个疗程,观察疗效,进行评分。

1.2.2观察指标

①记录治疗第1、7、14、21天时GCSI评分,应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表1)

②记录治疗第1、7、14、21天时胃管引流量。

③记录治疗第1、7、14、21天时血浆胃动素测定法空腹血浆胃动素数值。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本研究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①主症消失或基本消失,GCSI评分减少≥95%。②胃管引流量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