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中医
治疗偏头痛 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当于中医的“
偏头痛”。是血管神经性头痛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其与肝脾肾失调,经络瘀滞有关。在脏腑失调中.肝虚为发病之本。其次,风痰瘀三邪也是本病反复发作的诱发因素之一。 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种。“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同于内伤头痛.起病较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往往与精神情绪紧张激动有关联.时作时休。多属于虚症.治宜补虚为主。另外.尚有虚中挟实者,如痰浊、瘀血等,瘀血头痛多见刺痛、钝痛,痛有定处。 “血管神经性头痛”为临床的常见病,中医概括:肝脏本虚,兼有风痰瘀三邪气凝滞经络,经络失和所致。属于中医学中的内伤头痛,所以病关在肝脏失衡.如属于肝阳亢盛者,治疗宜用平肝潜阳,通络止痛:如属于瘀血阻络者,治疗宜用活血祛瘀。通络利窍:如属于风痰阻络者,治疗当用熄风化痰,通络止痛;如属于气血两虚,阴阳亏损的。治疗当用补养气血.升阳通络;或肝肾亏损,治疗当用滋补肝肾,益精活络。 1、风寒外束 证候:巅顶、偏侧或枕后疼痛,颈项强痛适,或牵及后背,头痛多由外感引发,或兼恶风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细辛6克、白芷10克、羌活12克、甘草5克、清茶少许,蔓荆子12克、藁本.10克、蜈蚣2条、白芍15克。 2、肝阳上亢 证侯:头痛且胀,或有刺痛、跳痛感.眩晕.心烦失眠,情志不舒,多为精神紧张、情志不逐而发作,妇女经期发作或加剧,舌质红或紫黯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通络止痛。 方药:平肝通络方:天麻10克、双钩藤1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赤白芍15克(各)、川芎15克、炙僵蚕10克、全蝎45克、螟蚣3条、蔓荆子15克、柴胡6克、焦山枝6克、夏枯草15克、合欢花15克。 3、瘀血阻络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发作时痛如锥刺,部位固定。多为夜间发作或劳累后发作,舌质紫黯.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利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18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川牛膝10克、蔓荆子15克、白芷10克、全蝎6克、地龙10克、僵蚕9克。 14、风痰阻络证候:头痛昏蒙,时发时止,缠绵不已,呕恶欲亻,胸脘满闷,面色晦黯,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l0克、天麻12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南星6克、僵蚕9克、吴萸3克、川芎15克、细辛3克、蔓荆子15克、蜈蚣3条。 5、气血两虚 证候:头痛且晕.缠绵不休,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而弱。 治法:补养气血.升阳通络。 方药:阳和汤加减:熟地15克、肉桂1-.5克(后下)、白芥子6克、鹿角片6克(先煎)、细辛1.5克、赤白芍15克 (各)、川芎15克、蔓荆子15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鸡血藤30克、炒蜂房12克。 6、肝肾亏虚 证候:头痛势缓,多兼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眠,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活络。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熟地15克、山茱萸10克、 枸杞子10克、人参叶15克、当归10克、杜仲10克、巴戟天10克、龟版15克、鳖甲9克、细辛4.5克、僵蚕10克、蜈蚣2条,川芎15克、白芷15克。
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期,应使病人保持安静。解除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恐惧症。安置病人在较暗淡光线的房间里.斜坐在躺椅上,额部和颞部冷敷。避免焦虑和紧张,避免各种刺激,让病人保持适度的睡眠.既不可睡眠过多又不能缺少睡眠。减少强光的光照.不做剧烈的运动。严禁烟酒辛辣饮食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