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搞定宫颈糜烂
最新妇科门诊妇检数据显示,宫颈糜烂占妇科门诊比例的 50%~85%,主要人群为 25~45 岁的育龄期女性,人群发病率约为 23%,早婚早育、多产、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为高危因素。既往观念认为卫生棉及阴道灌洗与宫颈糜烂相关,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相关性,单纯疱疹及梅毒感染可能与之相关。「宫颈糜烂」是过时的诊断名词
既往观点认为慢性宫颈炎主要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及宫颈腺体囊肿,但宫颈糜烂目前已不作为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因为后者的间质中存在大量弥漫浸润的淋巴细胞。
「宫颈糜烂」是过时的诊断名词,自最新版的七年制医学教材已经取消了这一叫法,改称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 ectopy),因为宫颈糜烂大多为生理性表现,而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缺失所致的糜烂,可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及使用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及妊娠期女性。
女性受体内雌激素影响,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外口,鳞柱交接部外露,使得子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呈细颗粒样红色区域,阴道镜下见转化区增宽,红色区为柱状上皮,由于上皮层菲薄,显示底层的红色间质。
宫颈糜烂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用于妇科查体时描述宫颈形态而不作为诊断名词使用,新生女婴约 1/3 受母体激素的影响存在宫颈先天性糜烂,可自行消退。
临床上所见的糜烂大部分为假性糜烂,阴道镜下予 3% 醋酸后可见红色部分呈葡萄串样改变,由于柱状上皮水肿所致。即使由于炎症刺激导致鳞状上皮失去活力而脱落,也仅仅是短暂的病理过程,很快被周围的柱状上皮覆盖。
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为主要表现,有时为唯一表现,色黄质粘稠,或白带中夹有血丝,少数患者有接触性出血。炎性分泌物长期刺激外阴,还可引起外阴瘙痒症。若合并感染,炎症可沿宫颈淋巴及宫旁韧带与宫旁结缔组织相通,出现腰骶酸痛、小腹坠胀等症状。此外,宫颈粘稠脓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通过,可导致不孕。
治疗
轻度糜烂且无症状者,细胞学检查(大于21岁)和HPV检查(大于30岁)未见异常,常规行宫颈癌筛查方案即可,若连续2~3年细胞学阴性,可每3年筛查一次,中重度糜烂者排除恶性变后行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最常用的局部疗法,主要原理是物理方法破坏子宫颈上皮,促进新生的鳞状上皮生长,修复创面,疗程短、疗效好,可于门诊实施。对于中重度、糜烂面积较大、浸润深度较深者适用,一般一次即可治愈。
电熨:加压来回移动,超过糜烂边界 3 mm,使组织呈乳白色或微黄色后涂抹 1% 龙胆紫。近宫颈管处烧灼深,达管内 0.5~1 cm,边缘浅烧,术后 2~3 天分泌物较多,2 周内阴道内少许出血,2~3 周创面脱痂鳞状上皮开始修复,治愈率 80%。
激光治疗:激光炭化糜烂组织,术后 3 周左右痂皮脱落,创面开始修复。照射范围超过边缘 2 mm,深度 2~3 mm,重者 4~5 mm,治愈率 80%~90%。治愈时间为 1~3 个月,术后可有脱痂、流水、出血等反应。孕妇及月经过多、合并全身疾病者禁用。每月一次妇科检查随诊,术后 1~2 月月经周期可能提前、量增多、经期延长。治疗后 2 月随访,注意有无宫颈管狭窄。
冷冻治疗:以液氮为制冷源,局部快速降温至 -196℃ 使糜烂面冻结、坏死、脱落。不形成瘢痕,一般不会导致宫颈狭窄,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者。病变直径不宜超过 4 cm,面积不超过宫颈 2/3 为宜。
冷冻原则为快冻慢温,快速降温,长时间接触宫颈容易形成结晶,缓慢复温有利于溶解冰晶后对细胞产生进一步机械性破坏。治愈率 80%~90%。愈合时间平均 2 个月,主要缺点是阴道排液量多、时间长,持续 2~4 周,最高每天 200~300 ml。
微波治疗:瞬间高热效应 44~61℃ 使组织凝固,治愈率 90%。
波姆光治疗:局部照射糜烂面使创面呈均匀灰白色,照射深度 2~3 mm,治愈率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