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话痛风
春节过后话痛风
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病科 王桂珍
春节期间人们都是亲朋好友频繁聚会,酒肉海鲜,应有尽有,免不了多吃多喝。节后我们门诊和病房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明显多了起来。痛风急性发作难道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吗?
有特征性关节炎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伴有高尿酸血症应考虑痛风。痛风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伤。一般发作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前人常描述“如虎咬,如锯噬” 。除关节外,肾脏常受累,20%-25%的痛风患者有痛风性肾病。
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根据最新统计,男女发病比例是20∶1,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男性喜饮酒、赴宴,常吃火锅、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是多发的原因。筵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女性一般在50岁之前不会发生痛风,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则与男性相同。古时候痛风又称为“帝王病”或“富贵病”,又有人说过“青年女性和太监不得痛风”。但男性痛风患者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后女性痛风患者也大有人在。
痛风急性发作期需立即去医院正规治疗,常用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痛风方面则卓有成效。在平时则应做好生活及饮食调摄,预防疾病发生为第一要务。
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气压突变,外伤,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遗传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引发。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等。平素应作到如下几方面: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以内。
5、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6、禁酒!特别是啤酒及白酒。啤酒内含大量的嘌呤、核酸,可使血中尿酸增多,引起痛风。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但每日饮约10ml左右葡萄酒则有益。
7、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8、限制嘌呤摄入。禁食以下几类食物:豆类:如黄豆、扁豆、豌豆及其制品;蔬菜菜类:竹笋、菠菜、韭菜、菜花、香菇、紫菜;硬壳果:如花生、腰果;肉类:如家禽及家畜的动物内脏脑、肝、肾、心、肚、骨髓等;海产类:如海鱼、贝壳、虾、海参、鱼干、鱼皮、鱼卵等;发酵食物如啤酒、白酒、乳酸饮品。多食含“嘌呤”低的碱性食物,如瓜果、蔬菜(除竹笋、菠菜、韭菜、菜花、香菇、紫菜),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低嘌呤,多饮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以利体内尿酸排泄。
9、防止受凉、受潮湿,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同时要穿宽松的鞋。
10、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