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爸爸的肥胖会“遗传”



对于学龄儿童的肥胖,到底是妈妈的“贡献”更多一点呢,还是爸爸的“遗传”更多一点呢?

肥胖是当今世界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世界约有23亿人超重,其中7亿人可被划归为肥胖。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与高血脂,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对于学龄儿童的肥胖,到底是妈妈的“贡献”更多一点呢,还是爸爸的“遗传”更多一点呢?这不仅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对尽早实现预防肥胖的家庭与社会干预,也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儿童肥胖的问题同样严峻。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仅在2005年就有超过2千万的5岁以下儿童超重。Freedman等人在《Pediatrics(儿科学)》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成年人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可以追溯到2-5岁儿童时期就出现的高身体质量指数。而Wright等人的研究则表明9-13岁时候BMI最高的那10%的儿童,到了50岁肥胖的比例较常人要高出5-9倍。因此,儿童期的肥胖绝不能够听之任之。

为此Sinead等人在2012年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调查了威尔士和苏格兰11家小学的1147名学生BMI与诱发心血管及2型糖尿病因子,如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脂肪细胞因子(adiponectin)和高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些小学生年龄在11-13岁,包括490名男生与657名女生。研究结果不容乐观,这些小学生中至少有1/3超重,1/6血压升高,以及1/10胆固醇增高。58%的学生每天脂肪摄入量超过上限,而且有37%的学生被判定为体质处于不健康(unfit)的状态。对于肥胖的学生,他们有更高比例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空腹血糖和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则发现以下的三个因素与儿童肥胖高度相关:体质健康水平(being fit)、出生时体重,以及儿童爸爸的BMI指数高低。

体质健康水平与肥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不言而喻。此项研究的数据显示,出生时超重的婴儿(体重大于3.8kg)到11-13岁时体质不健康的可能性比不超重的婴儿(体重低于3.8kg)到11-13岁时体质不健康的可能性要高出77%。可能的解释是体重过大的婴儿活动不便,因此很早就养成了少运动的习惯,而养成这一习惯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到了儿童期甚至是成年期仍旧保留不爱运动的习惯,从而导致肥胖。

最令人惊奇的是如果爸爸BMI数值高,儿童更容易肥胖

该项研究发现妈妈BMI指数的高低与儿童肥胖与否没有相关性,而爸爸BMI指数高低与儿童肥胖与否直接相关:爸爸BMI高孩子就更容易肥胖,如果孩子是女儿的话这一相关性更加明显。是爸爸的“肥胖基因”更容易“遗传”吗?显然不是,原因来自于生活习惯。

第一,爸爸喂饭更容易“简单粗暴”,喂完(是爸爸认为吃完而通常不是孩子的胃说一餐吃完)为止;

第二,爸爸更容易娇纵孩子对垃圾食品的要求(想到“女儿是爸爸上辈子情人”这一说法,更容易理解为何胖爸爸更容易把女儿喂成小胖墩);

第三,一般家庭都是爸爸带领孩子做运动,当然高BMI的爸爸自己本身就运动不够;

第四,很多儿科与心理学的研究(Sarkdi等在《Acta Paediatr》杂志,Flouri等在《Br J Educ Psychol》杂志,Boyce等在《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指出爸爸在儿童心态设定,自我感知玉定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实爸爸肥胖,孩童更容易变成小胖墩儿不是英国的特例。早在2000年Figueroa-Colon等人在美国就报道了相似的观察结果,而在2001年Burke在澳大利亚的观察也相似。研究还表明一旦儿童发展到了肥胖,即便通过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善的方法可以恢复体质健康,使得血压血糖等因素的水平有所好转,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并不明显,提示2型糖尿病的风险依旧存在。此外,该项研究选择11-13岁儿童的原因是基于在英国此年龄段的儿童还未受到过多外部压力,且越早发现有超重迹象的儿童越早干预效果越好。考虑到国内儿童肥胖率持续升高,发生肥胖的年龄持续降低且课外压力远大于英国儿童,更早地实现干预预防儿童肥胖就显得越发重要。这对于爸爸本身就比较胖的家庭,紧迫性就更高了。

相关医生 更多